Together|《性,性别与健康》予我的反思和成长
2022/2/3 11:55:26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哈医大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Together?一个可思、有悟,且有为的交流与分享平台美好与同行一直在这里

     《性,性别与健康》予我的反思和成长

     文|毛贝贝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

     进入医科大学,真的受益于《性,性别与健康》这门课程,它让我拓宽了有关性、性别与健康的知识面,对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或许有了不同的见解,对曾经持有的观点又有了新的认知,而这些又涉及到许许多多更宽泛的思考。

     在小学,大家就知道了“谁喜欢谁”的八卦绯闻之类的话,初中时期在生物课本上初步学习了人体构造,虽然并没有那么敏锐地捕捉到、在意自己的身体正悄悄发生的变化,但也听到了“自慰”这样的字眼。高中以及现在,小说、电影、漫画中无可避免的种种性描写,还有好奇心驱使下自己也大概知道了“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记得我在读《挪威的森林》时,除了自己最喜欢的几个片段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还偷偷把其中渡边君和直子、玲子有关性描写的片段折上了角。所有这些我认识的变化也折射出我自身的变化,毫不修饰、遮掩地说:我也需要它!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的感受后,以前的耻辱感统统不见了,知道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需求。Everybody needs it !(特殊情况除外)满足这最起码的生理需求,才能感受到与之同在的爱意。

     或许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压迫了太久,出现了女权运动,也有较偏激的人在“打拳”。我对此持中立态度,更准确地说,我更倾向于支持维护女权的“平权主义”。我喜欢“feminism”的其中一种翻译是平权,而绝不仅仅是女权。

    

     我也曾经敏感地体会到人们对女性天生的说教和看法:当被吩咐要“在扫地时,好好地弯腰,像个女生的样子”,我听出扫地这个动作事关女性身份,我情愿只是被教导说“弯下腰好好扫地,这样你就能把地板扫得干净”。我不想被叫“小公主”或是称呼小朋友为“小公主”,公主承载了太多预设,她因为美貌而被喜爱或嫉妒,而不是坚毅、坚韧、善良、正直、勇敢的品质,她是脆弱的,她在等待王子的拯救。

     我宁愿太晚出去听到的唠叨是“注意安全!”,而不是“你穿得这么暴露干什么?”。这样的话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人甚至自己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跳开来看,穿衣打扮是一件事关品味和吸引力的事,而并非道德议题。改说“那条裙子不如这条裙子更衬你”,或者说它不够合身,或者说它看起来不够迷人,或者干脆说它难看,但永远无关“道德”,因为衣服绝对和道德毫无关系。

     作为女性,我希望自己性别角色的最终塑造权是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随意左右。但我仍然珍惜我的女性特质!女权主义和女性特质不是互相排斥的,认为两者不相容是厌女主义的说法。悲哀的是,女性变得会为追求那些传统中女性化的事物而羞愧,比如时尚和化妆。但我们的社会不会觉得男性应该为追求那些被普遍认为男性化的事物而羞愧——比如赛车和一些专业的体育项目。

     我认同波伏娃《第二性》中写到的“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只要听之任之地滑下去,就会达到极乐的天堂;而当她发现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而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我也喜欢伍尔夫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写道的:“在我们每个人当中都有两个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人的头脑里,男人胜过女人;在女人的头脑里,女人胜过男人。正常而又舒适的存在状态,就是这二者共同和谐地生活、从精神上进行合作之时。如果一个人是男人,那么头脑中的那个女人的部分也仍然一定具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头脑中的男人有着交流……伟大的脑子是雌雄同体的……雌雄同体的脑子是能引起共鸣的、可渗透的,它能没有障碍地转达情感,它天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光辉绚丽的、未被分开的。”

     总之,作为女性,我赞同“Girls help girls.”的女权,支持平权,欣赏自己的女性特质。我希望自己,还有所有人,都可以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收获健康、自在、愉快和珍贵。

    

     【注】图片来自网络,由RECSH整理编辑,版权为所属者所有。

    

    

    

    

     电邮:

     reallove_999@aliyun.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