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 ︱为什么发生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呢?
2022/10/29 14:34:34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哈医大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Together?一个可思、有悟,且有为的交流与分享平台美好与同行一直在这里
为什么发生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呢?
文|张永瑶
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生(2020级)
行为干预被视为预防艾滋病和避免意外怀孕的策略,其中,使用安全套是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青年人在性行为发生中,并未有效使用安全套,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对此稍作梳理,略作分析,希望能引发青年人对于安全性行为的反思和自省,以保障自身的性健康。
购买安全套的自我效能不高
“套套是要花钱的,快乐是要及时享受的”;“要开源节流,省点是点”;“去买个套套,碰到个熟人,情何以堪呀”……对此,要说的是:买个套套的实力和勇气都没有,性爱的过程和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还是留给各位想象一下吧。
对艾滋病的认知只是“蜻蜓点水”
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们是否采取健康行为,取决于对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以及对于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的感知。虽然,艾滋病预防的信息并不少见,可是,只是停留于本本上的知识,心中毫无留痕,缺少对艾滋病全面和具有深度的认识,如此也就不会考虑在性行为发生时使用安全套所带来的益处。显然,也就想不到使用安全套了。

知识没有内化为行动
许多女学生习惯于服用口服避孕药而不用安全套,此外,虽有些青年人具有充足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但还是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知行分离,知识并没有内化为保护健康的行动。可以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即青少年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就一次两次嘛,应该没问题吧(不会怀孕,也不会感染上病菌)”、“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或者认为“感染是迟早的事,无所谓保护还是不保护”。前两种可以事实论据来澄清,后一种或可用道理论据来剖析,即有强烈的“生之欲望”的年轻人,除非面临巨大压力或处于焦虑中,否则,“死之本能”很难从潜意识中奔腾而出。
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能力缺乏
“真没见过套套”、“真不知道怎么使用”,如此情况下,很难预测青少年在发生性行为时,能够并正确使用安全套。这又回归到性教育上来了。如果青少年所接受的性教育更多的是来自学校和家长的禁欲教育,那么青少年的性欲望、性冲动、性需要就会受到压制,谈何向青少年讲授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知识和方法呢?
缺乏平等协商和沟通能力
研究发现,让性伴侣使用安全套会引发信任危机,或是引起对方误解;男性在亲密关系上常处于主宰和支配地位,对女性伴侣提出使用安全套的要求,常不予采纳;而女性往往为了维护双方的关系以及顾及对方的自尊则会顺应男性。假如,对方说:“爱我,就别让我带安全套。”或是“不使用安全套才是一种信任和忠贞的表达。”或是其它拒绝使用安全套的说辞,那你一定要有所判断:“为什么不把使用安全套作为对我的保护和尊重呢?”如此的状况,不难看出小小套套的使用与否,受到性别关系中权力张力的影响。

事前准备不足或酗酒
很多青少年不使用安全套的一个原因在于,“一时性起”而控制不住发生了性行为。事前毫无准备,在“性”趣盎然之时,谁还会想到说:“先等等,我去把安全套找来”。此外,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时可能喝过酒或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受到这些物质的影响,出现意识不清、思绪混乱,自然是无暇准备安全套,更别提使用了。此外,在性冲动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之一是酒精的摄入。年轻男性和女性可能在这一年龄段缺乏建立人际关系的经验,而且会由于个人生活方式的放纵和不当的判断,忽视在性经历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安全套缺乏“青少年模式”
无论是从安全套的广告,还是安全套的宣传普及,都缺乏适宜的“青少年模式”。放眼看安全套的广告,面向青少年投放的例子罕见;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家庭教育中,也极少对青少年讲述“安全套那些事儿”。那么,即使青少年有使用安全套的想法,那么也会遇到无处可求、不会使用的问题,或者因尺寸不适致脱落、破损等情况,让青少年无法有效使用安全套。
青年人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并非只是自身的原因。家长和学校认为只要孩子们的成绩好,中考、高考顺利就行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性科普、性教育则“能省则省”。而到了大学,依然没有将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在学生的常规教育课程之中。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摆脱那些在中学时来自同伴的对于性方面不实传说和虚假信息的影响。在这种性教育缺位的局面下,青年人怎会懂得进行性行为还要戴安全套呢?对于处于“性化”时代的新生代,即便可从网络中获得有关信息,但是缺少有益的价值观培养,和性健康生活技能的获得,又怎能安度人生?对此,办法是有的,这就是:让“谈性说爱”成为一个常态的事情,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在同伴间、在朋辈好友间……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拥有者,由RECSG编辑整理。




电邮:
reallove_999@aliyun.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性健康研究与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