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化所汞课题组完成三江源地区野外考察
2018/5/25 17:54:13 中科院地化所

     近日,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青藏高原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组成考察小组,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了野外考察工作。在十数天的考察中,小组成员足迹遍布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澜沧江源头(扎曲)及其支流、长江源头(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及其下游流域(通天河)。考察小组不畏缺氧、严寒、大风、暴雪等高海拔地区的重重困难,最终在50余个采样点采集到包括河水、湖水、沉积物、土壤(含表土和剖面)、植物、苔藓和农产品等多种环境样品。

    

     科考小组成员

     三江源地区因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重要河流而得名,并因此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平均海拔超过3500-4800米,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关乎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考察小组成员顶采集河流水样

     此次考察结束后,科研人员将通过分析样品中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等,刻画三江源地区多介质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介质分配规律,进而揭示挥发性污染物大气传输和环境迁移的控制因素,这将为全面评估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提供依据。

    

     考察小组成员采集地表样品

     本次考察主要受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4-5-2子课题“污染物跨境传输过程与环境影响对策”支持。该子课题由地化所冯新斌研究员和青藏高原研究所王小萍研究员联合负责,旨在揭示重金属汞和POPs等跨境传输污染物在泛第三极地区重点区域的环境迁移转化规律,综合评估有毒有害污染物对泛第三极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

    

     考察途中所遇的藏羚羊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科院地化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