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辉煌历史(一) ?
2021/5/2 9:47:39 红山智库CSS
百年奋斗,辉煌历史(一)
李大光
【编者按:李大光,原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多年从事国家安全、军事战略、军事历史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有多部相关研究著作和文章出版和发表。本文根据作者的一堂党史课讲稿改编,该党史课在多个单位讲授,受到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党史内容很多,本课的特色是通过梳理我党在不同时代形成的精神来展现我党的百年历史辉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一百年来,我们党从建党初期仅有50多名党员一路成长、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可谓“百年奋斗,辉煌历史”。

一、100年奋斗历程的划分
回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伟大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因此,今天就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四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为线索,展示我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国大业。在这个过程中开创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一)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叫“红船精神”?这是源于我党成立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后称“红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居住的厅堂内。各地共产主义组推举的13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后因法租界巡捕房干扰,大部分一大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南湖会议只开了短短半天,但这半天时间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中共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

(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其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于1927年8月、9月、11月,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然而,由于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起义先后起失败了。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在这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

(三)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万里长征艰苦卓绝难以想象,但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们凭着一颗初心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凭着坚定理想想念跨越了千山万水。长征的胜利是以什么为代价?是宝贵的生命,是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以中央红军为例,从瑞金出发时达8万之众,而走到陕北的不足8000人。也就是说,每10人中,竟有9人倒在长征路上!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历来在延安时期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五)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这时,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小结: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之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就站起来了。”这句非常精简而又精辟一句话,让国人振奋,让世界震撼。这表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推进兴国大业,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一)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凝聚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
(二)“两弹一星”精神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未完待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红山智库CSS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