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滕王阁
2022/1/8 9:51:37 红山智库CSS
登滕王阁

晨下庐山,午至南昌,登唐阁废址旁新滕王阁。赣江浩荡,风云漫卷,高楼峻极,来风八面。凭栏远眺,对岸高楼曲线虽难称柔和,江面亦不见“落霞与孤鹜齐飞”,但多少可领略些“长天共秋水一色”的意境。
唐滕王阁一千三百年前建于南昌,此后废兴竟达二十九次。新阁依梁思成20世纪40年代的设计,于1989年落成。唐阁高约九丈,新阁则高出一倍有余。

观名楼,看旧不看新。但旧的毁了,新起的楼阁只要老名字在,不违规制,仍可当作旧楼寄托情感,将其视为唐宋名士曾神思飞扬的地方。所谓“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文天祥:《题滕王阁》)。
立于阁上,观古人华章,略有些心得。
只论才华,不问来处。王勃不知因何故受到邀请,一介初出茅庐的书生,撇着一口晋南腔,来到赣南名士堆里,竟然凭才华脱颖而出,全然未受到本另有想法的宴会主人的区别对待。纯粹的唯才是举,千百年来,此景能有几回?

文学大家也难免俗。王勃夸宴会主人:都督阎公您啊,名望崇高,远道来到洪州主政(“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甚至将不在场的州牧也不忘夸赞几句:赴任途中的宇文州牧,也是美德的楷模(“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韩愈在《重修滕王阁记》里对主政的王公也多溢美之词,文章不长,过年话竟有百字。谈到王公的雷厉风行,称:政令几天内在府内制定,百姓在千里之外的湖山便已得知(“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读书人内心孤傲,笑迎长官的面具或赞扬的空言有时真还不能忘却。

借名楼邀名。在古代,滕王阁是一个宣扬名声的舆论大平台。能借此平台扬名,是官员和士子们的机遇和荣耀。王勃感谢能得此机会展现才华,称:今有幸奉陪,登上龙门,如无杨君引荐,我只能抚摸着文章空叹惜。今天,既然遇到了钟子期,就让我弹奏一曲《流水》吧,这又有甚么羞愧(“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韩愈写重修滕王阁记时尚未来过滕王阁。当被邀写记时,韩为能有机会与王勃齐名而雀跃(“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有才华,难免俗,邀名声,这似乎是名士与名楼伴生的文化法则。有了这几条,名楼与名士的名声方得以永续。名楼与名士,彼此借重,相互映照,才会在历史文化浩瀚空间里,持久地闪耀着各自的光辉。
(2008.7.1)
(图片来自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红山智库CSS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