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千佛岩
2022/2/7 22:59:42 红山智库CSS

     夹江千佛岩

    

     开车从乐山到夹江县,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县城数里,有夹江千佛岩。四川江多石窟多,石窟均沿江开凿。究其缘由,沿江建石窟,运输和施工方便,此其一。二是处于河道与陆上交通要冲,人流物流繁忙,于此开凿可弘扬佛法,又显虔诚,还可扬名。三是视觉效果好,乘船过江,岸上石窟造像庄严,蜂巢般石窟叠加,江岸风光不仅一览无余,摇动在碧波里的倒影似更能添神秘色彩。

    

     也叫唐朝窟的夹江千佛岩石窟,面向青衣江,背靠红砂岩绝壁,在江水的注视下,迎着柔和的川西清风,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一千六百多年。

     石窟开凿前,千佛岩绝壁已经有秦汉古道,崖壁上搭栈道的石孔历历在目。隋唐石窟多在古栈道之下,这说明秦汉古栈道在隋唐开凿石窟前即遭废弃。现在的新栈道修于明清,涌荡的江水不时从失去棱角的石条间溢出。

     千佛岩历史上不知热闹过没有,但现在是清静的。进景区沿街有十几间旧房子,一律是老式木板门脸,不见有人卖啥东西,只有一两条小狗来回晃荡。

    

     由此走不远下台阶,千佛岩石窟或迎面来,或侧身过,或俯视众生,或背身而立。隋唐以来近二百孔三千余造像,虽然有的面部受损,有的四肢残缺,但难掩它们曾有的那一份高贵和矜持。壁画所留存的形象与色彩,也足以使当代人为先辈的创造能力感到骄傲。

     20世纪30年代,考察古建筑的梁思成在木筏上一望,即为千佛岩画面所倾倒。他走近一龛,见“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的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后来他论及千佛岩和四川石刻的艺术价值时,认为“龙门唐代石窟之雕凿者,对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诸窟龛鲜有建筑意识之表现”。就建筑意识论,千佛岩唐代造像的艺术价值超过了洛阳龙门的唐代石刻。从梁思成当时拍的照片资料看,当时石窟毁坏有限,与当下不同,其造像大体保持完整。

    

     千佛岩石刻开凿多出于民间,石龛体量小,数量多。最高者仅两米七,但此造像不简单,据说它是宏伟的乐山大佛的模型,即先有的千佛岩,后有的乐山大佛。

     千佛岩风光最令人感动之处是有水从崖底出汇入青衣江。走在栈道上,忽见有水流由窟下涌动,水声澎湃,若苏轼石钟山月夜探幽之闻。后得知栈道下水道乃三百五十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毘卢堰,20世纪60年代改名为东风堰。古时也有好官,为灌溉四周良田决定修堰,为不损害石窟,故在崖下开凿暗渠,利用青衣江水水位差自行灌溉。走在栈道上,水打石板,人分明是在陆上,却生出乘船于江的感觉。

    

     另一感动之处是千佛岩的平民化。明清古栈道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仅供游客走的,它现在仍用于民间通行。说它是古道,是说它历史久远;说它是通常乡道,因为它是乡里百姓背篓挑担赶集走亲戚的通常道路。这条路古人走,现代人还在走,道上没有一天不出现行人的身影。就在凝思时,有几个老乡负重物匆匆从身边走过。

    

     历史与现实、精神崇拜与世俗生活竟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站在青衣江边,立于唐朝窟下,望着远去的农夫背影,笔者似有些怅然若失。

     (2006.6.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红山智库CSS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