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峡雾凇
2022/2/25 19:41:32 红山智库CSS

     弹琴峡雾凇

    

     雾凇,是暖湿空气遇冷而在树梢枝头凝结的乳白色结晶体,近观晶莹剔透,远望玉树临风。如有寂寥幽静的背景衬托,观者在恍惚之间,会有入瑶池、升仙境之感。

     观雾凇,既容易,也难得。在雾凇容易生成的地方,雾凇随愿可见。

     记得五十年前去吉林,时值冬日,每逢清晨,松花江雾必将沿岸的雪梨花赠予初升的红日。

     十年前深秋自驾去呼伦贝尔恩和,黎明时分登上小村背后高坡,随着第一缕阳光照亮木刻楞房顶,便可见稀落树丛和漫坡衰草在随风抖落身上的银粉。

     六年前早春,驾车行至贡嘎山下雅家埂红石滩,雪后急湍的溪流蒸腾着水汽,将溪旁的树木藤蔓银妆素裹。

    

     吉林冬日江水不冻,恩和深秋水汽凝霜,雅家埂山高溪伏,雾凇便会是常客。山地平原雪后升温,雪花与雾凇相互辉映,虽给人带来欣喜,但总因经常露脸而显得平常。

     任何事物,其本质可能没有区别,但因其所处时间、位置与姿态不同,在观者眼里,其所产生的美感,会带来别样的感动。

     宋人曾巩写过雾凇,“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清晨推门,一夜无雪,却见满树挂白,雪粉飘落,悉悉索索,快乐有时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尤为可爱”!怎不教人呼喊一声。

     明末学者张岱曾在西湖小住,“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天刚擦黑,乘扁舟,拥炉火,独往湖心亭去看景。周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这时,他的思绪已在空中飘荡,下望人间,“惟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入夜后的湖心亭,雾凇与白雪渐由清晰幻化为朦胧,泥炉里的火舌在亭侧雾凇上留下闪烁的光斑,雪粉随风落在发呆的游人脸上,周遭静谧得令人浮想联翩。

    

     独特的时间与环境会产生特别的空寂与惊异感,这种感觉正是联接现实与幻觉的丝线。拥抱幻觉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扇动遐想的翅膀,在美妙未知的世界里翻飞,陶醉于自由与满足的体验中。

     存在于特别时空位置的雾凇,在给予观者以空寂与惊异的同时,还以色彩互动所产生的张力,感动着幸遇者。

     2021年12月23日上午十时,京藏高速弹琴峡至石佛寺隧道几公里路段,八达岭长城脚下,大自然正描摹着人们一生未必有幸能看到的画图。

    

     沿京藏高速向北行进,刚入山还看不到异样。挡风玻璃上米粒般的雪霰已经融化,弥漫于云层的山峰渐露峥嵘,逶迤的水关长城正奋力爬向山巅。随着山势增高,道路左侧沟壑开始涌动雾气,由弥漫渐生出棉花糖般的团雾,由下而上,缓慢移动。

     出弹琴峡隧道,团雾已消失不见,进入视野的,是颜色分明的水墨画图。山岭依旧褐色着装,而随四季生命循环的槐柳枫杏与栾桃荆茅,无不白铠银甲,无不缟裳素衣。高低处,左右处,凡目之所及,情之所感,惟雾凇独吟,雾凇挽手,雾凇列阵,雾凇排云。

    

     在古人与现代人眼里,雾凇多与雪原相联系,因而所见之境由白色主宰,均混沌一片。弹琴峡所呈现的,褐是褐来白是白,褐得冷峻,白得热烈。雾凇存而无雪,无雪而雾凇现,画面洁净鲜明,姿态妩媚骄人。大自然无穷变化,而突然愿以奇幻者示人,实可遇而不可求。难道突然性真的孕育美?美真的离不开突然性?

     疫情期间,出京车稀,车速降至20公里,后视镜中竟不见来车。空寂、惊异与双色冲击,弹琴峡雾凇:或许你真是雾凇中的特立独行者。

     出弹琴峡不远,有石佛寺隧道,之后进入八达岭隧道。随即路转下坡,雾凇渐失。

     在八达岭高速段四季行车,前后得有20个年头,此雾凇阵势只睹此一回。其景难得,此情难平,故记之。

     (2022.2.8)

     图片来自网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红山智库CSS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