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想成为一名职业咨询师
2016/11/21 职场实用心理学

    

     来源公众号“璃语”,作者:赵晓璃,财务人,培训师,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璃语”(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经验

     心理

     观点

     技能

     写在前面的话:

     去外地的这几天,我暂停了职业咨询。

     我给自己留了几天的空白时间,允许自己放空下来,好好调整一下目前略感疲惫的状态,顺便反观一下自己,以及思考未来的路。

     经过几天的沉淀,有些答案正渐渐浮出水面。

    

     1

     半个月之前的某一天,有一名自称是某高校的工作人员通过QQ找到了我,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赵老师,您的工作很了不起,很伟大,所以我们希望邀请您来我们学校给这些在校大学生们做一次就业指导......”

     后面的话,我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因为我很清楚,我很普通,并且一点也不伟大。

     半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被邀请出席一场讲座,主讲人是我之前认识的一位朋友。没有任何征兆地,讲座中场的时候,主持人突然点名让我发言,并向在座的听众宣称,我是一位拥有百万级以上粉丝的知名博主。

     我小声地嘟囔,别夸这么大,我杂七杂八平台算下来,连十万都没有。

     旁边的工作人员小A向我挤了挤眼,他小声对我说:“赵老师,您太谦虚了,让您发言之前,自然要造势,您要习惯才好。”

     我顿时感觉血液从耳根处涌上我的头脑,我的脸开始阵阵发烫,台上灼热刺眼的灯光是那么晃眼,让我不敢直视。

     我战战兢兢地上了台,也丝毫不敢高谈阔论,只是阐述了一下每个人的职场之路大约会遇到哪些问题。

    

     发言完毕,一位瘦弱的小姑娘举起了手,向我发起了一个提问:“老师,在我的心里,职业咨询师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然而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份职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我们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咨询师呢?”

     我思考了几秒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你的这些问题里,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如果你真的打算朝这个方向发展,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是一份高度个人化的职业,它的难度和心理咨询师不相上下。你我所知道的咨询师哪个不是一路摸爬滚打下来的?从来就没有也不存在一条好端端的路摆在你的面前。”

     我看到姑娘的眼里闪过一丝失望,我清楚她更想从我的回答中听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显然我没有。

     事后主持人告诉我说,我的回答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个姑娘心头刚刚燃起的梦想。

     我笑了笑说,如果梦想这么容易就被浇灭了,只能说以她目前的物质及心理成熟条件,还不适合从事这份职业。

     2

     五年前的今天,我困顿迷茫,一时没有了方向。

     我拼命地找我的几位QQ好友倾诉,这几位QQ好友不论从年龄还是阅历方面都堪称“老江湖”,然而让我感到失落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告诉我,我的未来到底要怎样走。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一个人试着梳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现在对眼下的职业很不满意?究竟是有哪些不满意?如果现在转换一个轨道,尝试其他领域,又到底能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我只隐约知道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但对于最后那个问题,任凭我把脑袋想破,都得不出任何答案。

    

     无意间,我整理QQ好友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名字,我突然想起来了,她不就是我在一次旅行中结识的L老师吗?

     我清晰地记得,那次旅行碰巧是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带队的,当时L老师对我印象很不错,还送给了我一个精美的手绣钱包。

     “去找L老师,”我的脑海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或许她能给我一些切实的帮助。”

     一想到这里,我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与欣喜,给L老师留了言,希望能够约时间和她见个面。

     很快L老师给我回复了,然而她的回复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你是预约咨询吗?我这收费不便宜哦,一小时五百元。”

     “不会吧,找她聊个天这么贵?!”我在心里嘀咕着。

     不过想着也许这次聊天能够帮我打开新的思路与格局,便咬咬牙同意了。

     转完款之后,我和L老师预约了具体时间,我如约而至。

    

     3

     那次咨询的结果就是,在我诚恳的要求之下,L老师同意了我利用业余时间来她的工作室帮忙,比如策划些家长读书会之类的活动等等,同时让我帮着处理一些电话,如果这里面有成交的业务,可以根据业务金额给予我一定的提成。

     如此一来,我既能进入心理咨询工作室体验真实的行业情况,又可以顺带赚一笔收入,简直两全其美呀。

     然而心里的如意算盘不到几个月就被现实打翻了一地。

     我是学财务出身,所以来工作室之后,我就特别关心工作室的盈利情况。

     L老师平时是花钱在114做的推广,这笔费用首先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另外L老师的工作室产权就是她的,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房租费,但每个月的水电等办公支出也有不少,然而让人颇为不解的是,每个月的来访者很少,也就意味着,她赚的钱真不够这些固定开支的。

     我双休日把孩子带到工作室里,这样既可以帮L老师组织活动接电话,又可以照看孩子。然而往往一天下来,连一个电话都没有,如果当天没有活动,我基本上就坐在那里,做着自己的事情。

     我开始焦虑起来,同时我更清楚L老师内心的焦虑。

     4

     在国人传统的意识里,找咨询师是一件诡异的事情,很多人宁愿花钱请朋友吃吃喝喝吐槽一番,也很难意识到专业咨询的重要性。

     好不容易有一些鼓起勇气前来咨询的来访者,有的咨询了一次回去被人一打击,就来工作室吵着闹着要退费,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的,L老师建议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做咨询,但家长死活不愿意,所以最后都没有成单。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好在L老师有一位做房产生意的老公,前几年赚的风生水起,这个工作室就是那时候买的,按照L老师老公的说法,如果哪天L 老师觉得累了,就大可以关门大吉,反正家里不差这点钱。

     所以,即便L老师的工作室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但还能勉强维持,就是在于背后老公这份无条件地支持。

    

     我当时问过L老师一个问题,如果我以后想要走咨询这条路,能买得起房吗?能解决我的生存之忧吗?

     我看见L老师摇了摇头,她说除非我家里有一大把闲钱让我尝试,否则轻易别走这条路。

     我至今很感念L老师,她当时并没有给我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答案,她的无奈与无助让我瞬间清醒,人生中有很多现实问题终究无法逾越,并且最终只能靠自己去面对。

     后来在我的文章中,我提到过这位L老师,也有读者向我打听她的工作室地址,然而现实未必如你所愿,我所知道的消息是,L老师几年前就关闭了工作室,虽然她曾经为了这份事业辞去了如日中天的工作,为这份事业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但现实终究不是电影,甚至比电影难多了。

     或许正如L老师曾经说的那句话一样,其实她到底还是明白了,这个世界少她一个咨询师,地球照样会转,也不会有人因此沉沦苦海,这一切的意义,都是她自己赋予的。

    

    


     5

     我特别欣赏李松蔚老师说的一句话,那就是——

     “不必用别人的福祉绑架我自己的道路选择。”

     还记得我在参加职业咨询实战班的时候,上课的李春雨老师一语道破了一个真谛,他说:“当一份职业能给人带来光鲜的收入和生活,而不是单纯强调奉献与伟大时,这份职业才能真正得以发扬光大下去。”

     他给我们举出了很多现实的例子。

     比如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有很多优秀的有想法的老师会另谋出路,用自己的本事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这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大家都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家有口,都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为房子奔波,需要为孩子的学籍操劳,需要给家人更多的呵护与真切的关爱,需要给年老多病的父母更好的就医条件,这一切,都不是宏观的数据及远大的意义所能解决的。

    

     所以,套用李松蔚老师的那句话,那就是——

     假如真的想成为职业咨询师,就不要把“成为职业咨询师”这件事看的如此重要。

     我更倾向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这条路是能够赚钱甚至盈利的,是能够给人带来切实的物质收入的,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进来。

     有人说,眼下中国的年轻人像极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他们披着乐观的外衣,内心却充满了焦虑;而如今的父母像极了那个阶段的美国父母,期盼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当律师,从事一份那个时代觉得体面的工作。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图景来看,即使那些现在看来激动人心的年代,在当时也是有很多苦闷。

     而我们,没必要等待任何人给一个现成的答案,因为大家都一样迷茫,你我需要找寻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推荐阅读

     关注「职场实用心理学」,回复数字102,查看11月8篇热门文章

     1、《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修养》

     2、《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3、《忙到没有性生活,还好意思谈成功》

     4、《情商高的人是如何拒绝别人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