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作的深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2017/8/29 职场实用心理学

    

     来源: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作者:葫芦僧,精读主创。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经验

     心理

     观点

     技能

     在网络时代,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01

     智能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碎片化。

     在互联网信息无时不刻的轰炸下,我们只能碎片化地工作、沟通、思考。

     你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

     随时随地收发邮件和信息,隔不久就要刷刷微博、朋友圈;生怕错过几十个亿,错过拯救世界的机会……

     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仅导致我们工作时间的60%都被浪费了,也让我们失去了专注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充满分心事的网络时代,如何才能提高自控力和专注力,让工作真正有价值呢?

     《深度工作》提出:想要在碎片化的时代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就必须学会深度工作。

     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是我们真正稀缺的能力,而且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价值。

    

     网友纷纷感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

     但比这更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了别人展示在公众面前的行程安排,却没有进一步思考:

     支撑这种忙碌的,其实是整个工作团队几个月殚精竭虑的调研报告,事无巨细的推敲验证等大量的工作。

     你看到的努力只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而真正重要的工作,往往是蕴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也就是说,真正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表面上看得见的忙得脚不沾地的行程;

     不是那些浮浅的表象,而是表象背后真正的“深度”。

     然而,我们对“工作意义”普遍存在这样的误解:

     衡量一个人的工作价值时,总是习惯于参考他看起来是否足够“忙碌”:

     工作了多长时间、制作了多少PPT、接待了多少客户等。

     这或许应该归结于社会环境的价值观,总是用可以被“量化”的指标评判某件事的价值。

     卡尔·纽波特在作品《深度工作》中指出:

     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

     成为所在领域的翘楚;

     拥有资本的人。

     1、工作要深入

     作者用一个公式来解释深度工作的强度要求。

     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所花时间x专注程度

     首先,根据工作的性质,列出你的目标清单和工作日程。

     注意目标要明确,日程要可执行。

     其次,根据你的目标,找到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因为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重复,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达到可以随时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并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精力集中。

     2、拥抱无聊

     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我们有无数的选择打发无聊时光:

     随手点开微博、刷刷新闻、玩玩游戏……

     百无聊赖的状态让我们习惯分心,不能自如地调整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因此,想要深度工作,就要把心力集中,沉下心做事情。

     在什么都不做的无聊时光,与其频繁地刷微博、朋友圈,不如专心思考今天的生活或者明天的安排。

     另外,有意识地训练专注力。

     比如限定使用网络的时间,从而戒掉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有成果的冥想也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慢跑、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3、远离社交媒体

     仔细想想,你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对于你提高认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的有帮助吗?

     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建议,在30天内不碰社交网络,然后问自己:

     4、摒弃浮浅

     摒弃浮浅,其实就是提醒自己:你的时间有限

     选择深度工作方式还是浮浅工作方式,将决定你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决定你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教育家威尼弗雷德·加拉格尔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假如你无法选择想要的生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会深度工作。

     精品课程推荐点下面的蓝字免费报名听课

     周三:气质女人的穿衣法则,教你选择合适自己的!

     周四:瞎忙与高效率的残酷区别

     推荐阅读

     关注「职场实用心理学」,回复数字113,查看8月3篇热门文章

     1、《人和人的差距,5年就够了》

     2、《工作中 “化敌为友”,只需这3步!》

     3、《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微信名就知道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