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月薪3千还是3万的核心竟然是这一点,80%的人都倒在这条线前面
2017/9/6 职场实用心理学
来源: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 ,作者:阿何,清华大学理工男,职场充电宝&唯库创始人,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国内知名个人成长研究者,个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经验
心理
观点
技能
几年前在收入不高的时候,我便花了近万元给自己买了一条AKG的K3003耳塞。这条塞子被誉为耳塞中的王者,顶尖三单元动铁产品的代表。
圈子里的朋友听闻后纷纷过来蹭听,塞子表现确实很棒,听过的人没一个不说好。只是一次,其中一个用K3003听完蔡琴一首《渡口》后,有点疑惑地跟我说:
没错,这条耳塞确实很棒,三频均衡、解析力超高,胜过我以前听过的所有塞子。但说实话,好像差距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大。我现在听的这条拜亚动力各方面的素质也就仅比K3003差一点而已,可是它只需要600块钱。
这位朋友其实说了大实话。
音频领域向来有种说法,“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意思是说,过了那条基本线之后,产品每好一分你都要付出原来十倍的代价。
一万块钱一条的K3003,可能也就比600块的拜亚动力MMX102好那么一点而已,价格却有超过十倍的差距。
感觉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去买拜亚动力了,K3003的性价比简直低到不能再低。可事实是K3003一直卖的很好,甚至一度供不应求。因为就是“好那么一点点”却只有它能做到,大把的人愿意为了这么一点点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仅是耳塞如此,大部分产品做到顶尖几乎都存在“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现象。对那些定位于尖端的厂家来说,只要把产品做好一分,便意味着十倍的收益。
其实,做人也差不多。
到底是什么,导致有些人月薪是3000,而有些则是30000?
我说你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及格线思维”的人,但那些月薪3万的人拥有的是“20%思维”,这就是你们的本质差别。至于能力上的差别可能你的看法大致是没错的,顶多他就比你强那么一点而已。
我自己总结了一条个人发展的定律:
80%的人其实失败在最后的20%
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事总是完成就好、达标就好,却从来不去想“怎样做的比其他人多那么一点点,好那么一点点”,也就是从来不费神去思考完成之外20%的事情。
就是这20%的差距在时间维度上日积月累,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我自己就是20%思维的受益者。
几年前从国企跳槽出来,我以外行人的身份进入金融行业做销售,其他同事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而且拥有几年工作经验。可是仅仅7个月以后,我便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
上班第一天,领导便让我去一家银行网点讲课。为此我不眠不休准备了三天,连演示用的PPT也用尽洪荒之力改了又改,内容要好,视觉效果也一定要有逼格。
实际培训的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和其他同事可能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但培训结束后银行的人找领导把我做的PPT要了过去,说“觉得这份PPT做得特别好”。
就这件事,后面领导便分配给了我更多的讲课机会。日积月累,我在银行渠道的影响力便快速提升。
做销售需要每天跑银行网点,其他同事一般一天跑3个,4个就是极限了。我要求自己每天早起一个钟,晚下班一个钟,努力做到一天跑5个网点甚至有时是6个。连续坚持了好几个月,一天都不敢松懈。
类似这样“额外的20%工作”,我做了很多。每一件都没有给我带来即时的回报,但半年多过去,我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
这段经历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从那以后有了非常深的体会:
不要总想着短时间的“质变”,飞跃式发展。只要你每天比别人多想20%,多做20%,质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为80%的人都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他们常见的方式是:别人都这样做,那我也这样做;别人都做到这样就够了,那我也做到这里就停下;别人都只做这些事情,那我也只做这些事情。
如何去理解这条曲线呢?
横轴最中间的那个点,你可以认为是一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将平均值往左和往右各推移一个不需要很大的数值,你会发现,有99%的人都会落在这个区间。
比如高考,假设所有人的平均表现是500分,你加减40分,其实99%人的分数可能都处在460-540分这个区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你考了550分,只比540多10分,可能就超过99%的全国考生了。
这10分,就是你脱颖而出的关键,是让你吃饱的那最后一个馒头。
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付出了80%的努力,做到了80%,可最终的命运仍然是落在中间那个“高概率”区间里面,然后他们就停步了。
他们不知道,只要再多做点额外的20%,他就可以迅速跑出这个区间,成为99%以外顶尖的存在。
从投入产出比来说,这笔投入实在是太划算了!也决定了你到底是芸芸众生的其中之一,还是大咖、牛人、成功人士。
最终总结一下20%思维:
1. 做完事情让你落入高概率区间,但也只能成为“普通人”
2. 多想一点
3. 多做一点
4. 坚持下去
如果说有啥成功法则都话,我认为20%思维算是非常有效都一条法则。
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也不容易,它意味着你需要:
1. 打破惯性思维、从众思维
并不是“大众都在做”就是最正确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你要出众,就得在对的方向上做到大众没想到没做到的事情。
2. 打造你的反馈、进步系统
把一件事情良好完成,你只达到了80%,那剩下的20%到底是什么?如何避免自己只是在瞎折腾?
所以你需要接收各种外界反馈,认真分析他们,打造自己的持续进步系统。
3. 坚持足够长时间
你要克服自己三分钟热度的缺点,养成“即便没有任何回报也多做20%”的习惯。
希望大家最后都可以成为那20%的人!
人与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读书的速度、质量,所以掌握高效读书方法是基本技能。
本周,职场大黑牛请来快速阅读界资深培训师@龚华钢 老师,他将教你一种既能提升阅读速度,并且能保证阅读效果的速读法,让你用同等时间学会更多知识,极速成长。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报名参加
推荐阅读
关注「职场实用心理学」,回复数字113,查看8月3篇热门文章
1、《人和人的差距,5年就够了》
2、《工作中 “化敌为友”,只需这3步!》
3、《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微信名就知道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