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请回复
2017/10/1 职场实用心理学

    

     有这么一群人,收到消息后,总是选择“沉默是金”。

     他们或许不会知道,一条短信的背后,那张盯着屏幕的脸有多着急。

     -- 壹休

     01

     “收到”是一种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

     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妍妍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

     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

     02

     “收到”是一个承诺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03

     能力决定你走多快

     人品决定你走多远

     之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带过两个实习生。

     一个叫李强,小伙子名校毕业,见识广、文笔棒、悟性高、有激情。

     还有一个叫林佳,虽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却有些木讷,虽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两人之中,我更偏爱李强一点。但没想到转正的时候,能力强的李强反而被分到了其他采访组。

     作为实习老师,我有点疑惑,问主任:“主任,为什么咱们要闻组不要能力相对强一点的李强?”

     主任没正面回答我:“你去群里发个通知,让他两把这2篇稿件分别发一下。”

     过了一会儿林佳在群里回复收到,而李强没有。

     又过了半小时,林佳的稿件已经发了,主任看李强的稿件还没发出来,就让我把李强叫进了办公室。

     主任问李强:“不是让你把那篇稿子发一下吗?怎么半小时了还没发?”

     “什么稿件?我不知道啊。”李强一脸无辜。

     “就是我刚刚在群里给你说的那篇呀。”我打开手机拿给李强看。

     “我没收到呀。”李强划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老师,不好意思呀,我刚才写稿真没看见,我这就去发。”

     站在他旁边的我,其实已经看见他的微信群上没有未读消息的提示了,这条消息他看过了,只是没有去做而已。

     主任挥挥手,让李强出去了,转头对我说:

     “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李强从来不回复群发通知、消息。

     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

     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从回复信息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人品。

     李强被分走后,听其他组同事说,他确实经常出状况。外出采访忘记带采访笔,打开摄像机却发现忘记充电了,甚至有一次记错采访时间让采访对象等了三个小时,从此被那个大咖列入媒体黑名单。

     后来,我离开了媒体,但仍然能从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关于李强和林佳的消息。

     时隔多年的今天,李强仍然还是一线小记者,重大的新闻报道从来不敢让他参与。

     而林佳,已经成为要闻组的负责人,今年还有两篇稿件在冲击新闻奖。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但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人品。

     “收到”两个字,是人品的体现,能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04

     “收到”见人品

     凡事有交待

     “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 End -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洞见Oneday,来源: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壹休 推荐

     关注「职场实用心理学」,回复数字1,查看6篇热门文章

     《高情商是怎么拒绝别人的》

     《你的办公桌上,藏着你的未来》

     《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8件事》

     《缺乏这五种能力,你将永远呆在社会底层》

     《从几号发工资,就能看出一家公司的好坏?》

     《深到骨子里的成熟,是从不做这件小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