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类村医纳入卫生院事业编制!
2018/12/13 18:00:00 基层e生

    

     说起村级医疗,编制无法解决、工资待遇较低、交通不够便利等词语定会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目前,基层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也日益凸显。

     安吉县出了一条新路子,即开展基层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工作,通过制定培养机制、选拔培育人才、完善奖惩机制等举措,着力培养一批能中会西的新时代“赤脚医生”。

     在这个新路子下,有一类村医纳入卫生院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利好地方值得大家关注!

    

     //村籍“本土化”培养,非医学学历也能报考中医师承//

     1、理论学习、“导师带徒”、执业考试的定向培养之路

     理出一条以中医师承方式为切入点,以培养本土化全科乡医为落脚点,以理论学习、“导师带徒”、执业考试等途径为着力点的定向培养之路。

     将中医师承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政策衔接互通,为非医学学历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打通通道,有效破解此类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难题。

     2、卫生院与村委共同参与,定培养岗位

     出台《面向基层开展中医师承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推进计划。

     要求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与村委共同参与,结合辖区内服务站运行的基本情况,合理上报定向培养需求。

     经卫计部门筛选后,明确岗位设置、培养计划、人员要求等内容,再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公开向社会发布宣传公告。

     3、采用村籍“本土化”培养

     针对因交通不便等带来的“留人难”问题,采用村籍“本土化”培养方式,明确提出选拔对象户籍与村级卫生服务站服务辖区相匹配的属地要求。

     当出现无本行政村人员报名的情况时,将条件放宽至户籍为周边接壤行政村。同时,明确规定培养对象需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不超过28周岁、无不良或不诚信行为记录等条件。

    

     //规范流程,与县内指导老师建立师承关系//

     1、审查考试选拔

     由村委、乡镇(街道)政府进行资格初审,再由卫计部门进行复审。

     根据总成绩,按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考察对象,并在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同时,县纪检监察组全面介入,确保选拔考试公平公正。

    

     2、师承关系的指导老师采用传统“师带徒”1对1(或1对2)进行辅导

     充分发挥县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的优势,学员与县内副高级职称以上或从事中医超过15年的指导老师建立传统医学师承关系,签订《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指导老师采用传统“师带徒”形式1对1(或1对2)进行辅导。

     3、实行持证上岗

     培养对象经3年学习后,可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自第四年起,由卫计部门安排培养对象在省内医疗机构实习,实习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通过该项考试并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培养人员,经注册后,即可在基层医疗机构依法从业,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管理,并接受定期考核。

     //纳入卫生院事业编制,高标准补助//

     1、解决事业身份

     将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列入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之内,建立乡镇(街道)卫生院“编制池”,支持乡镇(街道)将空编调剂给村级卫生服务站使用。

     培养对象在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且回到定向村级卫生服务站从业的,可纳入乡镇(街道)卫生院事业编制。

     可以发现,无论是签合同还是入编,前提都是村医必须有医师资格证,所以想要待遇有保障,无论如何都要考下医师资格证才行。

     2、享受人均55元公卫补助,给6万元学习补助

     对取得相应资格并在定向村级卫生服务站从业的培养对象,其在中医师承培训班3年期间的师承经费、在校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及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后在医疗机构1年试用期的住宿费和生活费,在入编后由县财政按6万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

     此外,还可享受诊疗费5元/次的医疗业务收入及辖区村民人均5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费补助。

     3、纳入征信体系

     将中医师承人员的定向培养,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体系和发改征信系统内。对培养期间中途退出、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但不回定向村级卫生服务站工作或回村后离开所在村的中医师承人员,取消其事业编制、培育费用补助,对已享受财政补助的金额予以全额追缴,并将其录入县信用平台及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

     这里,提醒大家《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类似徒弟带师傅,且需要学生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连续跟师学习满3年。

     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又是浙江安吉人,那么这一次的新政对你而言绝对是利好的!

     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是合理的保障和待遇。这样就能真真切切的留住村医,他们想要的不多,这些福利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只是基准线而已。

     只要把这些基本的条件解决了,不愁吸引不来年轻的血液进入基层,也让身在一线的村医多一份辛苦的动力。

     来源:乡村白大褂

     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层e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