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医生缺口巨大怎么办?兼职全科医生来了!
2019/1/29 18:00:00 基层e生

    

     社区全科医生缺口巨大怎么办?兼职全科医生来了!

     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兼职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促进二三级医院医生转全科,兼职走向基层,缓解基层全科医生巨大短缺。

     大批二三级医院医生将兼职下基层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天花板明显、收入低,积极性低,缺乏新引力,以至于全科规培都招生困难,再加上全科医生还有巨大的公共卫生工作量,因此社区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意见》指出,上海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开展兼职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依据民事协议,对兼职医师进行管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科医生的合法权益。“

     《意见》明确,将建立全科医生双向流动机制。统筹规划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梯队储备。落实全科医生执业区域注册相关制度,以医联体建设与综合性医院全科专业建设为依托,促进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双向流动,强化全科医生执业管理,逐步提升全科医生执业能力,促进分级诊疗。

     并表示,将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包括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开设全科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加注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

     而对于兼职可能影响医生在原单位的权益的担心,《意见》也给出一颗定心丸:“全科医生的学术权益、职称评定等不受工作单位变更影响。”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但全科医生的流失率依然很高,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迫在眉睫,各地激励政策不断:从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到薪资体系的完善,再到全科医生职称体系的完善,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如今上海又提出鼓励“兼职全科医生”这一执业形式,以此促进二三级医院医生向基层下沉。

     意见在第三节第二条中指出:

     全力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签约服务。鼓励全科医生优先聘用在家庭医生岗位。充分赋予全科医生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全科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至少配备1名家庭医生、1名护理人员。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和签约服务内容,将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乡村医生、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团队助理、社工等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全面、连续、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政策是出现在《意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全科医学服务”的部分中,这也为“兼职”的形式提供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引入“兼职”这一形式后,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将不再早早触碰“天花板”,而是可以拥有多种形式执业,形成独特的职业吸引力。

     社区+诊所 两条腿走路解决看病难

     根据国家标准,一名家庭医生合理的签约服务居民人数在2000人,据此测算,上海家庭医生总量应在1.2万人以上。截至2018年,上海现有注册全科家庭医生8300余人,距“标配”仍有距离。为弥补家庭签约制度下全科医生的不足,上海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率先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形式:一方面发展社区卫生中心,一方面放开诊所市场。

     在去年7月发布的“健康服务业50条”中,上海市就提出先行开放全科诊所,此次更是明确指出鼓励医生集团入驻,《意见》指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鼓励发展家庭医生集团,培育一批连锁品牌。支持具备全科医生资质的执业医生开办全科诊所,并实行备案制。”

     除了放开全科诊所,《意见》还明确了社会办全科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融合和互补,提出“鼓励社会办全科诊所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的管理与支持体系,允许平台按照有关规定,购买诊所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

     可以看出,在国家推进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全科已经成为政策放开放的热门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放开的刺激下,全科医生和全科诊所业态在上海将迎来一波春天。而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能否真正缓解全科医生的短缺状态,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诊所老板之家

     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层e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