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对待欲望最好的态度?
2022/8/23 17:53:56 李尚龙

     (音频和文章节选龙哥最新专栏:干一杯)

     嗨,各位好,今天是我陪你的第13天。今天的问题特别有意思,来自于陆征南:

     龙哥好,身边有个朋友因为贪心收贿而断送了自己在公司的事业前途。

     当下物质条件如此丰富,我们作为普通人,想要做到不被世俗功利和欲念蒙蔽双眼,坚定自己的内心。该如何去践行呢?

    

     你好,陆征南。

     今天我想用两本书的内容跟你聊聊欲望,这两本书分别是《金瓶梅》和日本作家写的《低欲望社会》

     我们先说说欲望吧。欲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但你又不得不拥有它。

     因为很多时候,欲望就是一瞬间打垮了一个人。

     就好比前一时间那些偷税漏税的明星、主播,他们真的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吗?

     我想也不全是,我猜他们身边一定有人说过类似的话:“你看那些钱已经进入你口袋了,我帮你留下来吧,我们有的是办法。”

     这些主播明星转念一想,是啊,都已经落袋为安了,拿走太痛苦了,这就是沉没成本。都进来了,再让我给出去,未免太难受了。

     算了,那你来帮我操作吧,这一操作就完蛋了。所以你看,这就是欲望的隐形作用。

     有时候它没有伤害到你,也没有影响到你,但它伤害到了身边的人,影响到了周边的人,他们再反过来影响到你。

     我不信有多少人在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和状态下能抵住欲望,但是能抵住真的很需要定力啊。

     我在30岁之后重读了《金瓶梅》,当时为了讲这本书,我非常深刻的理解了作者他就是凝视的是主流文化之外,欲望沸腾的人间,就是饮食男女,就是我们每一个老百姓。

     既然如此,每个人都逃不出这欲望。

     作者写了男人的欲望、女人的欲望、穷人的欲望以及富人的欲望。

     西门庆,他渴望金钱、权利跟女人。潘金莲,她渴望金钱、权利和男人。她既愤怒又性感,让人又爱又恨。

     李瓶儿,她痴情,一心想要拉回像西门庆这样的浪子,却救赎不了自己。

     应伯爵头脑灵活,贪钱好色,贪念惊人。彭春梅从一开始一无所有,到后面贪欲惊人,最后毁掉自己。

     如今,你在大街上,你在电梯间,在商场里,甚至在校园里,我们依旧能看到这些人的欲望和他们的脸。

     只不过道具变了,西门庆的马变成了宝马,李瓶儿的皮袄变成了爱马仕的皮包。

     他们吃的五菜一汤变成了满汉全席,他们喝的金华酒变成了30年的茅台。

     《金瓶梅》的作者把欲望看成万恶之源,所以故事里几乎所有人都是纵欲过度而死去。

     你看欲望这东西真是可怕呀。可是当你读到后面有一个人不知道你记不记得,这个人就是武松。

     如果你看过《金瓶梅》的武松,你就知道他可跟《水浒传》的武松不一样,这个武松真不是什么好角色,谁也喜欢不起来。

     所以为什么要把武松这么一个无欲望的英雄写得如此不堪呢?从小说的逻辑来讲,作者无情地安排了潘金莲被武松虐杀的结局。

     那段描写非常的恐怖,而且身边还有一个小姑娘在哭泣,而武松顾不得她奔梁山去了。

     从主旨上讲,作者写出这样的刻意无欲望的人跟不受控制的欲望一样,都是毁灭的力量。

     贪欲走不通,禁欲依然走不通,这恰恰是《金瓶梅》读得让人绝望和崩溃的原因。

     我们拉回到现实社会里。我们拿起另外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它的作者是“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给出一个警告,他说相比于经济停滞、老年化,日本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低欲望。

     年轻人比老年人还要低欲望,年轻人没钱也不想花,老年人有钱不敢花,这种低欲望让日本的经济完全陷入到了崩塌。

     如果不去好好认识到低欲望的问题,那日本的经济会出现大问题。

     我们现在去看日本,你发现尤其是东京、京都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再也看不见当年日本在战后重建的那些浮夸、繁华的景象。

     无论衣食住行,日本人现在都讲究断舍离,都讲究极简生活。这些极简生活成为了日本社会的新主题。

     你会发现大牌旗舰店没有人去,而优衣库变成了常年排队的产品和商品。

     吃饭,如果不是重要的日子,东京的人均就餐宽度不足1m,也就是大家在不足1m的宽度里面随便吃一口拉面。

     而吃穿这样无欲无求,买车买房完全就是大家题外之话了。

     日本的住房自有率逐年走低,即使租房也是尽量小一点,所以日本特别火了一个词,叫做收纳学,现在已经有收纳师了。

     而收纳是干嘛呢?就是不浪费面积,提高空间使用率,小汽车的销量一年不足一年,年轻人对买车几乎是毫无兴趣。

     甚至,日本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叫做“五里族”。什么叫“五里族”?就是这些人的生活从来不走出方圆五公里之外。

     比这个更可怕的是日本入职员工的升职意愿只有10%。这带来一个极其可怕的结果,有人说这挺好的,简单生活最可怕的事情来了,日本的年轻人因为没有欲望已经不想生孩子了。

     日本的户籍统计,一个人独居的这样的总户数已经到了全人口的1/3,连家庭都不想组建,那生小孩儿你就别想了。

     所以,日本的少子化导致今天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2010年日本的人口达到了一亿三千万之后开始逐年下降。

     他们预计在2048年,可能日本的人口不到一个亿。那人口结构非常吓人,因为如果真到2048年,65岁的老年人会超过40%,那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将会触目惊心。

     总人口走入负增长,老龄化和少子日益严重,就意味着劳动人口开始减少。

     没有劳动人口,或者劳动人口都无欲无求,你怎么可能创造社会的财富。这样下去,这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日本很可能会遇到崩溃的风险。

     我想你已经看出来了,这看似是日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已经遇到了一样的麻烦。

     年轻人没有欲望、年轻人躺平、年轻人内卷,导致生活开始出现了下行。

     其实我经常会感觉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面前站到一个美女,他没有任何的欲望,面前有个好的工作机会,他也没有任何欲望。

     那你想想看应该怎么办?其实我也慢慢理解了,一个人如果连基础的欲望都没了,他怎么进步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那对于我来说,我也迷茫了,有欲望也不对,没欲望也不对。

     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一种欲望空间和对于欲望应该是个什么态度呢?

     好在我找到20世纪最具备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也是哲学家、翻译家梁漱溟的一段对人生态度的分析。

     梁漱溟把人生态度分成了三种:

     第一种人生态度为“逐求”(逐是逐渐的逐,求是追求的求),就是追逐欲求。

     简单来说,人是由欲望组成的,“逐求”人生观就是承认这些欲望,满足这些欲望,再追求这些欲望。

     梁漱溟认为低级的“逐求”人生观就是满足物欲,而它深层次的演化中,形成了高深复杂的西方哲学。

     西方文明从中展现出正视客观世界,征服改造大自然的力量。

     “逐求”的人生观当时的深层次的表现就是美国哲学家杜威所代表的实用主义。

     第二种叫做“厌离”,讨厌和分离。

     智慧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反思。

     当人们开始冷静的观察自己的生活时,会发现自己正在被饮食男女的欲望所纠缠。

     所以,我看社会上充斥着贪婪跟罪恶,生死别离的现象又提醒他人生是有限的,人自然会觉得人生充满着痛苦,缺乏意义。

     梁漱溟说,这是人人都会出现的念头,是宗教的根源。

     可是还有第三种叫“郑重”的人生态度。

     我们想想看,那些孩子天真烂漫,这是一种天然的郑重态度。

     儿童对当下的生活全心全意而成熟的“郑重”人生观是自觉地接受生命的自然现象,力所能及的追求合理的生活。

     这种观念对于外界的态度是全然以及全副精神投入当下,追求有所作为,对内在的精神世界不断进行内向和反思。

     所以我相信你听懂了。我的建议是一样的,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欲望,接受并控制它,这真的需要修行,这需要一种“郑重”的人生态度。

     你要见过钱才能控制过钱,你要有过欲望才能控制欲望。对内探索反思,对外投入收敛。

     这是我给你最好的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我们下期见。

    

     更多精彩问答关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李尚龙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