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惊小怪啥?
2022/9/17 21:51:40 桑海人说说

     今晚,我发现一个事:

     我在上海的老同学、老同事,现在看待疫情,都呈现出同一种状态:

     “遁入空门,无欲无求”。

     这也难怪,和几个月前惊涛骇浪的数字相比,现在这凤毛麟角的三两个,实在令他们提不起兴趣。

    

     昨天3例,今天一例。

     在他们眼里,实在不值一提。

    

     2022年9月的上海,没有上海人会再去大惊小怪了。

     再加上,这轮上海闵行的疫情,传播链条也是很清晰的:

    

     没有人会再自己吓自己:

    

     4天过去了,果然,疫情控制得都很平稳。

    

     几个月前在上海上演的那些,或可以描述,或不可以描述的一幕幕,早已离我们远去。

    

     这轮上海交大的疫情,仔细看看,真的很有意思。

     概括下来就是:

     外部是严阵以待。

    

     内部是井然有序。

     所有人都很习惯这种小场面。

    

     而学校的应对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差不多形成一套标准化应急方案了。

    

     沉稳、笃定、没有一丝慌乱的顶级心理素质,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那几个月里,上海人可算是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

     还记得上海当时有个明星老太太。

    

     她95岁了,她脾气特别倔,谁的话都不听。

    

     绞尽脑汁,千辛万苦把她送到方舱,当晚她就飞檐走壁般地溜回家。

    

     这样一个集头脑、体力于一身的上海老太太,不去和成龙拍武打片,可惜了。

     另一个能和她匹敌的,是一位上海商业奇才。

    

     疫情发生初始,他成了他所在小区的救世主。

    

     他在居委会和街道都没有安排“防疫总指挥”的情况下,自告奋勇担任这个角色。

     别看他有点瞎胡闹,但他做事很认真,从不嘻嘻哈哈,这种领导气质,让几十个业主志愿者折服,完全听候他的差遣,平日的核酸检测、送菜配菜团购服务,也都由他来全权操办。

    

     而他之所以能谎骗大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居委会以为他是物业的,物业以为他是居委会的。

     他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他们两个就是上海人的缩影。

     其他上海人,也在那几个月各显神通。

     有的锻炼自己的忍耐力,有的锻炼自己对伴侣的忍耐力,有的锻炼自己的互联网社群运营能力,上海人把苦涩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活色生香。

    

     嗨,你还别说。

     挑灯夜战、刻苦学习,最终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今天晚上在做核酸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女儿大概3、4岁,很乖,没有哭没有闹,也没有要抱抱。

     女儿就和母亲安静地并排站着,互相牵着手,就在快排到她们的时候,女儿突然问了一句:

     “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也经常做核酸,对吧。”

     妈妈:......

    

     上海今年的疫情,如果硬要追溯,要回到3月份,要回到华庭宾馆。

     很多事,现在一起放在台面上,都显得很陌生,很遥远。

     它们大部分都翻篇了,不翻篇也得翻篇了。

     有些事上海人再明白不过:

    

     但上海人更明白一件事:

     沉溺于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结果的过去,会活得很累。

     生活要继续,绝大部分的上海人,现在心态是很平静的:

     “又有新增啦?”

     “哦,好额呀。”

     “侬不想讲说点撒么事伐?”

     “讲撒,有啥好再大惊小怪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桑海人说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