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制造机”
2023/1/17 21:30:00 言他君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简直就是“问题制造机”。

     每天都是各种问号:

     用舌头舔掉牙的地方,牙会不会长歪呀?

     太空中有火山吗?

     ……

    

     当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问题就会更刁钻:

     土豆插上铅笔芯能通电吗?

     鸡蛋壳放在醋里会发生什么吗?

     ……

     北大考试研究院的院长说:“宁可招5岁爱提问的孩子,也不要只会埋头做题的学霸。”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好奇心是一个人学习的动机,好奇心越强的人,行动力和创造性也更强。

     被苹果砸到头,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洗个澡,发现浮力的阿基米德;玩蝴蝶玩具,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

     无一不是靠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发现了宇宙真理。

    

     每一个爱思考、好奇心重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学霸,只要父母在关键期正确引导。

     建议是:读科普杂志。

     一套好的科普杂志,就像点燃孩子求知欲、兴趣的一把火,当孩子投入进去的时候,学习自然变成了一件乐事。

     这套畅销全球,让无数孩子爱上科学的青少年科普杂志——

     《万物》杂志横跨七大学科,让孩子轻松爱上科学

    

     相比市面上其他杂志,它最大的特点是内容非常前沿,许多新概念刚一出来,它就已经跟上节奏。

     比如小米电动车刚出来的时候,它就专门花了一章节的篇幅讲解“拆解小米电动车”。

     图文并茂,拆解元器件,让孩子明白电动车的功能设置。

    

     今年2月冬奥会的时候,介绍了冬奥场馆的各种新科技。

    

     现在,特斯拉汽车如日中天,它就专门出了一期杂志,讲解如何《造一期超级跑车》。

     它的主题设置,也非常多元。

     每一期刊物,固定7大板块,回望历史,探索未来,连接起万物背后完整的科学:生态环境、工程科技、科学大爆炸、历史发现、交通运输、宇宙太空、全球瞭望。

     比如今年10月《造一期超级跑车》那一期杂志。

     不仅会讲冰川雕刻、智能电表、污水净化、大脑运作,还会讲解水上摩托车、谷歌AI、月球门户空间站。

    

     以及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和耶路撒冷围城战。

    

     一整期杂志下来,孩子不仅能了解全球前沿科技动态,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量,也远胜同龄人。

    

     对于内容的讲解,编辑部的理念是,让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

     比如“降低全球二氧化碳”,它会讲成“给地球装空调”;“孤雌繁殖”,它会讲成“没有爸爸的秃鹫”,5岁的孩子,也能一下听懂。

    

     艰涩的量子计算器与传统计算器,专家都能用身边简单的事物作比喻,让孩子轻松理解。假如很多门中,只有一扇是开着的,你需要找出哪一扇是开的。

     传统计算机会一扇接一扇地尝试每扇门,直到找到那扇开着的门。

     计算的速度取决于一共有多少扇门——可能需要5分钟,也可能需要100万年。

     但是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尝试所有的门,这就是它算得更快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互动小栏目,让科学知识真正融于日常生活。

     比如【趣味万物】:会以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身边常见的话题。

    

     【家庭实验室】则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手把手教孩子在家完成科学小实验。

    

     【数字星球】则会分享一些和数字有关的科学冷知识。

    

     许多章节的话题,都是生活气息满满。

     比如今年8月的【工程科技】栏目,就通过21个生活小窍门,让孩子感受科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实际好处。

    

     明明是讲解人体构造和器官,主题却是《人为什么会喝醉》这样有趣、贴近生活的主题。

     别说是孩子,一个大人都会好奇心满满。

    

     内容主题,更是横跨历史人文、地理、科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

    

     这套书超牛的背景。

     它是世界顶级少儿科普杂志《How it works》的中文版。由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团队倾力打造。

     科学美国人杂志于1845年创刊,至今已有175年历史,曾获得165位诺贝尔奖得主亲笔撰稿,被称为“世界科普圣经”。

     这么硬核的背景,这套杂志的专业度可想而知。

    

     看看杂志每期配备的超强专家阵容,孩子看这样的杂志,眼界怎么能不提升:

     大英博物馆科学史研究员、生物科学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历史学家、

     计算机领域专家、天体物理学者、科普作家、动物保护志愿者……

    

     为了回答孩子们的一些问题,甚至会邀请一线研究教授,给出真相解读。

     如《追踪UFO》,就采访了英国国防部掌管UFO档案的戴维教授。

    

     做科普专业,对于人文艺术的熏陶,也一点不松懈。

     大量实拍高清图片,有图有真相,吸引孩子眼球:

     著名的西斯廷教堂穹顶▼

     南美巴拉那河▼

    

     实拍不方便的,便找来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等世界一流艺术家绘制彩插。

     毫不夸张的说,它的艺术水平不亚于任何一本绘本。

     带孩子一起去石炭纪森林冒险▼

     深入地下,带孩子了解火山的形成▼

     最会飞的鸟▼

     更可贵的是,为了给孩子们从视觉上,更好得理解科学原理,编辑团队还找来世界著名的3D视觉团队。

     每期超过100幅的3D视觉科学图片,将复杂的原理变成触手可及的知识链条,启迪孩子对科学和工程的热爱。

     全面了解一颗橡树▼

     深入海底2万米的核潜艇内部构造▼

     咖啡机的工作原理▼

     凭借着丰富多元的科学话题,和强大创作阵容,在国内少儿阅读热销榜上,《万物》长期居于第一,是全国诸多名校的课外推荐读物。

    

     世界各地小朋友阅读群像

     有孩子直接喊出:只有万物能让我放下手机。

    

     不要因为性别抑制孩子的发展,很多女孩子也看得津津有味。

     要知道,人类“上天下海的第一人”,就是一位女性!

    

     这么大的信息量,有广度、有深度,别说孩子了,很多成年人也看得停不下来。

    

     而且中文版的价格,比原版真的低很多很多。

     亚马逊上,订阅同样内容的英文版,价格是96美元,相当于700元/年。

    

     而中文版,全年12期,加上各种赠送的音、视频学习资料,到手也只要338元。

    

    今日下单2023年1月底可收到1月刊,之后每月下旬收到最新一期

     现在订阅,还有3大福利:①配套原版英文音频② 价值168元的万物系列科学视频100集③价值148元的《万小物大冒险》科普音频故事100集。

    

     配合杂志内容的动感视频

     守护孩子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比看什么动画片,报什么培训班对孩子强多了!

     原价676元/年,现优惠价仅338元/年。每天不到一元钱,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世界前沿的科学知识,提升认知、开阔眼界,超值~如果你家也有5~16岁的孩子喜欢科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杂志

    

    

    7大学科知识点,接轨学校学习满足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为什么这本杂志孩子一看就会爱上?

     因为它把孩子好奇想知道的、以前没见过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万事万物背后的科学几乎全部搬到了书里。

     有各类珍奇动植物,如世界上最大的15种鸟,包括史前和现在的。

    

     夏天听蛙叫,孩子认识几种青蛙呢?

    

     偶尔变身小侦探,和法医一起认识追凶试剂鲁米诺,领会化学的魅力;

    

     破译罗塞塔石碑、破解玛雅文明失落之谜、盘点古罗马的技术遗产……吸取古人的智慧,感悟人类文明的发展。

    

     或者穿上航空服,环游宇宙太空,甚至与系外行星偶遇;

    

     想象如果地球是平的,会发生什么?

     脑洞大,逻辑严谨,图片吸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除生物生态环境、科学大爆炸、宇宙太空、历史人文,还有交通工具、工程科技。

     2022年北京冬奥会震惊世界,同样的,科技也让世人惊叹。

     北京赛区像节能巨型冰箱,水立方变冰立方;

    

     张家口赛区最长跳台滑雪赛道,人工造雪,还有延庆赛区液氨涌动的巨龙。

     让世界看东方,东方看中国……

    

     不用去逛科技馆,在家就能看到世界前沿的工程科技:

     3D打印技术修复艺术品、节能灯的发展、以沙子为原料的芯片、用雷达预测天气、VR健身房、颠覆常识的量子世界……

    

     交通工具也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

     而是深入海底2万米的核潜艇、追逐太阳环球旅行的太阳能飞机、未来在大洋上航行的无人货船……

    

     每期的全球瞭望,以短新闻的形式,告诉孩子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比起单纯的知识积累,让孩子拥有领先同龄人的视野更为重要。

    

     其中有个小版块聚焦中国,介绍国内前沿科研结果。

     以往看科技大片国外的居多,但看到这里,一股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油然而生!

    

     新奇、刺激、壮观、有趣。

     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图文并茂,看过就过目不忘。

     可以说这本杂志,每一个主题,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都是知识量满满的精品。

     每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上、书架上、床头都值得拥有这样一本高品质读物。

     如果你家也有5~16岁的孩子喜欢科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杂志

    

    

    透彻讲解+互动家庭实验带孩子真正爱上科学

     科普有很多种,《万物》的科普,重点则是讲事物运行的机制和原理。

     这是它和市面上科普杂志最大的不同。

     而且它不是光讲知识点,而是从过去到未来,把知识点真正讲透、讲明白。

     比如今年4月刊的特别报道,《恐龙末日,在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爆发,导致气候突变,体型庞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环境最终灭绝。

     杂志从1677年英国博物学家发现的一块骨头讲起,一直到1990年科学家找到撞击坑,近现代的探索研究,从多个角度为孩子讲述:

     尽管有多种证据存在,但这个“标准答案”依然存在漏洞。

    

     虽然科学家还不知道恐龙的确切死因,但它们的灭绝或许能帮我们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

     它们,以及之前的生物究竟是如何出现的?

     一步步引导孩子发现真相,深入思考,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如看过一期钟乳石的形成原因,在厨房利用简单的工具,自己就能动手做出来,成就感爆棚!

    

    全年12期,每个月寄送1本,孩子在家能做12次小实验。

     从知识原理的讲解,到实践应用的演示,互动实验的引导,《万物》带给孩子的科学视野,将会是滋养孩子一生的礼物。

     如果你家也有5~16岁的孩子喜欢科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杂志

    

    

    视觉冲击力强+知识密度大给孩子一个大千世界

     当然,再好的科普,如果只有文字,到了孩子手里,也是落灰。

     它的视觉效果足够震撼、吸引孩子眼球。

     每期开篇一幅幅大跨页高清实拍图,带孩子打卡全世界。

     如下图,初看像水母,其实不是哦,它还有个很酷的名字,叫葡萄牙战舰;

    

     炎热的沙漠里,竟然有冰湖。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每期杂志最后,都有让你大吃一惊的冷知识:

     普通人一生吃下的食物总量,大约相当于6头大象;大脑重量只占身体的2%,但会消耗掉你全部能量的1/5;人类的身体也可以发出微量的可见光……

     坚持阅读一整年,儿子的知识库早就超过了很多成年人。

    

     严谨的编辑们,还在杂志右侧页面上方,增加一个和内容相关的小知识点。

     真是随便一翻,就让大脑吸收有营养的信息,让孩子从垃圾信息中解放出来。

     对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有回应,那才叫鼓励。

     每期杂志还设置了万小物俱乐部,从本期内容中挑选最能激发想象力的知识点,鼓励孩子画出来。

     每次看到孩子的想象力作品,都忍不住惊呼,小小的脑袋里,竟然有这么丰富的世界!

     孩子们关于UFO的大猜想

     家长可以完全放心的是,《万物》是绿色环保印刷,大字、稀疏排版,久读不累。

    

     我们陪伴不了孩子一生,但可以给孩子创造一生美好记忆的开始。

     现在订阅,还能获赠3大福利:+配套原版英文音频+价值168元的万物系列科学视频100集+价值148元的《万小物大冒险》科普音频故事100集。

     原价676元/年,现优惠价仅338元/年,每天不到1元钱,给孩子一个光明未来的可能。这么重量级的高品质读物,家有5岁+儿女的,赶紧入手,自读、送人都很合适,超值~

     如果你家也有5~16岁的孩子喜欢科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杂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言他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