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年龄延长,临走前捞一笔
2023/2/22 21:30:00 言他君

    

     最近,各地银行纷纷延长了贷款年龄限制,有的80岁,有的90岁,甚至100岁。

     但是中国人平均寿命都不到80岁,哪来的90岁继续还贷,银行不可能不清楚,既然清楚,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80年代中期,中英谈判确定香港1997年回归后,便开始筹划着怎样最后捞一笔,最后确定了两个方针,一是工程,二是房地产。

     工程好说,把一切工程全部外包给英国企业,英国政府明知道英国企业效率低下,完全不达标,但还是给了他们,比如新机场的建设,预算几十亿,在英国企业的“努力”下,超支了好几倍。

     至于房地产,香港本来房价不算高的,真正起飞是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英国人彻底不管了,反正都要回归了,干脆放弃一切监管,怎么赚钱怎么来,香港房价短时间内上天,大大增加了市民痛苦的同时,让英国人吃了个饱,狠狠地在临走前捞了一笔。

     而最近各地推出的高龄贷款,本质上也是“临走前捞一笔”。

     谁临走?房地产。

     房地产的未来并不乐观,很多人说是人口问题,但今天出生人口下跌,这一代人最快也要20年后才考虑买房的事,短期内问题不大。

     真正能在短期内威胁房地产的,是技术变革。

     我们首先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假设A地房价很高,那当地房价是怎么涨上来的?

     因为有很多人追捧,而追捧的原因,一是投资,二是刚需,刚需才是关键。

     之所以有那么多刚需,当然是因为A地的人口聚集越来越多,而人口聚集的原因,则是工作机会分布不均,A地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而B地经济不发达,工作机会少,B地的人就会涌入A地找工作,进而结婚生子,也就形成了A地对房子的刚需。

     这也是过去这么多年,广大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根源,县城尽管也有过万的,但放在全国都是特例,因此不做讨论。

     也就是说,房价的关键在于一个地区的工作机会,如果工作机会和房价脱钩或者半脱钩,那比人口问题打击更大。

     而半脱钩的条件具备了吗?具备了。

     疫情这几年,真正的改变是远程办公已经成了气候,在技术上,远程办公早就不是问题了,阻碍在于观念,而疫情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未来远程工作会成为大趋势,白领类的工作包括会计,财务,编辑,文案策划等等,直接线上完成,虽然蓝领暂时无法远程化,但白领工作远程化是不可避免的。

     而白领恰恰是购房市场的主力,前段时间,去鹤岗买房很火,其实看看就知道,去当地买房的都是主播、客服这类能远程的工作,媒体把焦点对准鹤岗超低的房价,而其中的工作因素却被忽略。

     他们敢于去鹤岗买房,底气在于他们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去北上广,而且未来这类工作会越来越多。

     可以说,随着白领工作远程化,但是蓝领暂时无法远程化,房地产与工作机会半脱钩是必然的。

     除了住宅,写字楼遭受的打击也不会小,原本为了维持10个人办公,需要租一百平,现在远程化了,大部分人一年来不了两次公司,公司只需要维持门面存在,符合注册标准就足够了,这时候还需要一百平吗?

     一个房间、一张桌子都够了。

     那价格还敢租那么贵吗?

    

    


     这种趋势其实是健康的,就如同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但和诺基亚不愿变革一样,某些银行太清楚这一趋势了,必须“临走前捞一笔”,不断忽悠大家上车,声称未来房价不会降低,至少中心城市不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相关利益者多么不愿意,无数的事实证明,和历史的车轮作对,纯属螳臂当车。

     因微信公众号修改了规则,不将公众号标星将有可能收不到推送。因此,为了能更加及时地接收最新推文,请大家将 “ 言他君 ” 公众号设为星标,感谢大家支持,具体步骤如下: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言他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