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厅长
2022/11/19 16:26:07 杏坛传声

推荐优质公众号

11月19日出版的《河南日报》刊发了河南省委组织部“关于毛杰等4名同志的拟任职公示”,公示期限为2022年11月19日至2022年11月25日。
毛杰,女,1968年10月生,在职研究生,教育博士,中共党员,现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拟任省直单位正厅长级职务。 李小芳,女,1972年3月生,大学,医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王代强,1967年12月生,省委党校大学,中共党员,现任宝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拟任县(市、区)委书记。蔡勇,1969年7月生,在职大学,法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宁陵县委副书记、县长,一级调研员,拟任县(市、区)委书记。从教师到校长,从市教育局长到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对教育有着深刻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获公示拟任省直正厅长级职务的毛杰。 毛杰曾任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务主任,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郑州外国语学校书记,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郑州外国语中学校长。 2011年5月,毛杰担任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7个月后,书记、局长“一肩挑”。2015年3月毛杰担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原中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7年1月至今任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从地理老师到校长,再到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知。不管是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还是在不同场合的讲话里,她说出了不少“金句”。

2021年4月7日,“2020—2022 年度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开班。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在开班讲话即将结束时的一席话,引得现场名师的强烈共鸣——
同为教育人,我们教育经历都是相似的,所以有几句心里话跟大家交流:我觉得,目前我们的教育,整个社会讨论越来越多。我们通俗地说,每家都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学”,所以,教育经常是众口难调。但是,我希望我们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要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那么一定要用教育内在的规律去办学,一定要以人成长的规律去育人。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被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蕴泽。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教育家庭”的教师为我们的目标。去年6月份我看了一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当时《福布斯》杂志访谈了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访谈中有一段话,我觉得跟我们可以产生共鸣。她也说出了我们过去应该意识到,也体会到,思考了,但是没有说出的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这个我觉得对我们名师更适用。我们在一个区域干的时间长,成了专家之后,我们有时候听不进学生不同的声音,名师尤其要严防。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是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我想说的是,咱们对不同的孩子,一旦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发生一件事不足以说明这个孩子品德有问题,发生一件事没做好,不足以说明这个孩子能力有问题。大家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有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每个学生都当做人才。不要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应该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哪一天学校把进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人才培养的时候,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所以,我想如果人们接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一个孩子说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就说孩子偏激,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因为从小我们就是求同教育,孩子的答案跟老师越一致,分数越高。所以,当孩子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鼓励。因此要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想法的,这才是教育带给我们的新世界,才是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人事鉴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LANJINGYU32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欢迎扫码加入社群:杏坛传声的朋友们一起向未来

如果本群加不进去或成员已满请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备注:”想要加群“

END

点击图片 扫码关注杏坛传声 伴您左右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坛传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