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上火,柚子去火?大波柑橘类水果上市中,只有不会吃,没有不能吃!
2022/12/5 19:30:00 河豚健康
苏轼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现在就是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的好时节。

不过每到秋天,橘子红了,大家吃着酸甜可口的橘子时候,总是会被嘱咐一句“别吃太多,容易上火”,但是吃橙子柚子之类柑橘类水果却没有这种“困扰”。
“上火”是橘子自带的属性吗?
所谓“上火”,是古人对一类身体感受的归纳总结。很多人吃橘子之后就会上火,牙龈红肿,嘴巴溃疡……就说是上火。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对于橘子来说,出现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是——橘子中的糖分含量高。毕竟橘子的含糖量也有10%!吃太多橘子,意味着就会摄入大量糖分。高糖分会让嗓子发干发涩。
有一些敏感的人,还可能因为橘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龈和胃部不适。如果吃完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这些食物残渣、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现为牙龈发炎,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容易出血、有胀痛。这些是不是很像你吃了水果后感觉“上火”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吃橘子容易上火。但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别贪嘴,每天吃一两颗橘子还是可以的。
所以“上火”其实不是橘子自带的属性,更关键的是吃完记得清洁口腔,不要残留食物残渣。想要不上火,就多吃“橘络”或者“烤橘子”?
上面我们已经讲清楚了,橘子的“上火”主要是不注意清洁带来的后续问题。那么“橘络”和“烤橘子”的“下火”作用就有限啦。

对于橘络本身,其实是橘子的中果皮,又称橘丝、橘筋,通常是白色的,晒干后多为淡黄白色,放置时间久了会变成棕黄色。橘络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纤维,也有一些植物多酚类物质,不过,橘络的量实在太少,而且口感不是很好。
至于不少人倡导“橘子烤着吃不容易上火”,吃烤橘子的主要作用是对缓解咳嗽和发烧,但也并没有证明吃了会“不上火”。
橘、橙、柚、柑之间是啥关系?
比如简单介绍一下橘子、橙子、柑、柚子的关系,是这样的:
原始的橘子(宽皮橘Citrus reticulata),经过复杂的多次杂交,里面不断「渗入」柚子的基因后,演变成现在的橘子。现在的橘子又和柚子结合「生」了甜橙,而甜橙再和柚子结合「生」了西柚。而大家说的柑,一般指的是橘子和橙子的「结晶」。
「宽皮」是橘子的一个原始特征,也就是果肉和皮之间有很大的空隙,所以特别好剥开,而相对来说柚子就是「紧皮」。柑橘类水果比较大的亮点是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丰富,钾含量也不错,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里虽不算最高的,但也是中等。不过橘子、橙子的糖含量不算低,不能无节制地吃。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普通成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g左右,折算到柑橘类,差不多就是2-3个中等大小的橘子。
(由于柑橘类水果实在品种太多,各品种之间营养有差异,这里的数据是参考多个品种后得出的范围值,仅供参考)
橘子最容易吃成小黄人由于类胡萝卜素是有颜色的,基本上可以说果肉颜色越深的柑橘类水果,类胡萝卜素就越多。含量明显最高的是橘子,其次是金桔、橙子以及红肉的柚子,至于白肉的柚子还有浅色的柠檬就几乎没有。

胡萝卜素在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对眼睛、皮肤的健康很有好处。不过,类胡萝卜素一次吃太多,来不及代谢掉,就会导致整个人变黄。这也不必惊慌,只是暂时的,只要你别继续吃很多,过两天就能自行恢复,多喝点水也能加速代谢。
柑橘类水果吃完,避免立刻吃药。
柑橘类的水果富含果酸,酸性物质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吃完柑橘类水果立即吃药,可能会降低部分药物的效果。
如罗红霉素、阿仑膦酸钠等易受酸性环境影响的药物,另外酸性物质也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导致药物凝结成块,不易吸收。
此外,有的柑橘类如西柚等富含呋喃香豆素,容易和药物发生反应,提升血药浓度,导致药物过量,尤其要注意。【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河豚健康?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河豚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