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如何达到养胃的效果的??
2023/1/17 19:40:06 河豚健康
“十人九胃”,这句俗语可谓是人人知晓。作为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帮助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运转,保护个人健康。同时胃也是比较脆弱的,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日常饮食方面不注意调理的话,也会导致肠胃疾病的加重,影响个人健康,所以在生活中要注重养胃护胃。

而要说起养胃,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小米粥,认为小米粥能够起到养胃的效果。小米可以说是最「细」的粗粮了,别的粗粮多少给人以难煮、难嚼、难消化的感觉,而吃小米完全没门槛,好煮好消化,甚至生病时很多人拿来救急,这本身也代表着它好消化的特点。那么小米真的养胃吗?真的比大米更有营养吗?和精白大米对比,小米营养确实很有优势。小米在 9 个维度上,只有碳水化合物一项比大米略低一点,其他都比大米高,甚至高出 8 倍以上。
谷物主要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 B 族维生素。小米的蛋白质、维生素 B1、B2 含量比大米高出不少,而且 B1 含量在粮食中也是排在前列了。除了这些主要营养素,小米的维生素 E、钾、总膳食纤维、铁也相当突出。每天 50 克小米就可以满足普通成人每日维生素 E、镁的 15% 和 18%,而且还含有大部分粮食中没有的胡萝卜素。每天100g小米就可以满足成年人一天VB1推荐摄入量的20%以上,以及钾的14%,镁的32%。这样看来,小米的确是营养不错的一种主食。不过不要忘了小米的能量、脂肪也都高于大米,其中脂肪含量小米是大米的 3 倍多。
除了本身含有的这些营养物质,小米能养胃确实家喻户晓了,但是究竟是如何达到养胃的效果的,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小米属于碱性食品经常反酸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吃什么都不舒服,唯有小米粥,一碗下肚,浓浓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其实和小米是碱食品有关。有人会疑惑了:“小米吃起来没有碱味儿啊?我煮小米粥也不放碱,为什么小米粥就是碱性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了:食品的酸碱性主要是由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人体内生成偏酸性或偏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与其本身的PH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小米属于碱性食品,可以中和胃酸,提高胃液PH值,这对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者有胃溃疡的患者是十分友好的。◆保护胃粘膜经过熬制的小米,是有一定的粘稠度的。过于粘稠的东西进入胃内会影响消化,而受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小米粥的粘稠度恰恰处于“刚刚好”的范围。
这个“刚刚好”的粘稠度,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不仅能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还可以保护微小的溃疡面。举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有过手掌或手指破皮的经历吧,我们有伤口的手接触到自来水都会一阵刺痛,更别提接触有酸性的液体了。溃疡面就相当于我们手上的破口,胃酸相当于醋。当我们进食的时候,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那可就相当于把伤口泡在醋里了,不疼才怪。而小米粥就相当于一层“防水创可贴”,把溃疡处给保护住了。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胃痛的人在吃饭前喝一些小米粥就会感到不那么难受了的原因。◆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通常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那部分物质。近年来的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都与缺少膳食纤维有关。我国人民的传统膳食常以谷类食物为主,并辅以蔬菜、水果类,本无缺乏膳食纤维之虞。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越来越精细化,肥甘厚腻摄入越来越多,消化系统反而越来越脆弱。小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消化腺的分泌,帮助食物进行消化。同时还能减少脂肪、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降低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对消化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小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安眠的功效的,这和它的色氨酸含量有一定的关系。色氨酸能促使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分泌出“血清素”,血清素有促进睡眠的作用。与此同时,小米中的色氨酸还可以加快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和转化,从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还有一种大黄米和小米长得挺像,但颗粒更大,它们是两种作物,小米别称粟,大黄米别称黍。小米和大黄米有什么区别?

小米/粟,图片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大黄米/黍,图片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它俩都有普通品种(非粘性)和糯性品种,但是,大黄米的非粘性品种很少见,一般都是糯性品种,西北饭馆里一道很好吃的「黄米凉糕」一般用的就是大黄米(黍米)做的,最传统的粽子、东北的粘豆包也用它。大黄米(糯性)的营养价值和小米相近,但是血糖指数也比较高,浸泡20分钟后蒸40分钟,GI值是110,也是建议需要严控血糖的人士最好少吃。【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河豚健康?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河豚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