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真的是女人的保险箱吗?
2018/7/3 19:55:00 公务员之家V

    

    

    公文写作之家让你轻松驾驭写作

    

    

     01

     似乎从来也没有哪一个时代,女人活得像现在这样纠结,这样辛苦。

     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吧,怕家里照顾不到位,孩子教育抓不好,后院起火。

     想做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小女人,一门心思相夫教子吧,怕一旦婚姻解体,韶华逝去一无所有。

     想享受单身的自由,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吧,怕敌不过家人催逼、舆论口水。

     自从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以来,这种纠结更甚。

     从生理角度来说,25岁到30岁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然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年轻人生命潜能全面绽放、事业上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这两者的矛盾,在职场女性身上就像两个对立的小人,时不时要跳出来格斗一番。

     二孩政策,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危机、改进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另一方面,它对女性职场空间的挤占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篇热文《年轻妈妈41次求职遭拒》,读来令人满腹辛酸。很多企业开始减招甚至不招收女员工、不提拔女性高管,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单刀直入地询问女性应聘者的婚育计划、明显排斥未婚女性,还有一些在女员工怀孕生育期间,采取调整到不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岗位或“坐冷板凳”等方式变相逼她们辞职。

     新一轮的职场性别歧视已然有抬头的趋势。

     这样的做法理应受到谴责,但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用人成本确实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名女性从怀孕、生娃直至娃的婴幼儿时期极其繁琐的照料过程中,至少有两年时间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生育过程不太顺利,比如多次流产、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或者生育二胎的话,这个时间又是翻倍的。

     在这样的现实窘境中,“体制内”成了众多女性就业的首选项。因为安全,因为稳定,只要不犯大错不可能卷铺盖走人。至少在生育问题上,体制内女性可以高枕无忧。

     确实,比起体制外太多的不确定性,体制内女性有其幸运的一面。然而,如果把这种“稳定”和“安全”理解成保险箱,那就错了。

    

     02

     小邓是我们上级机关的一名女公务员,最初从事党建工作。她和老公是校园初恋,毕业后四个月就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年,刚过见习期的小邓怀孕了,24岁时生下了女儿,四年后,作为“双独”夫妻的他们享受当时的政策,又生了儿子。不到而立之年已是儿女双全,在外企工作的老公帅气多金,自己的身材、颜值也保持得宛若少女,照理她该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吧。

     可是,每一位熟悉小邓的领导,提起她都是一脸惋惜的神情:

     “她呀,自从进了单位就没见她正经工作过,不是在怀孕就是在休产假,要不然就是为了俩孩子的事隔三差五请事假。现在眼看很多同龄的同事都提拔上去了,可她还是个科员,岗位调整了好几次,越调越边缘。可惜了,其实挺聪明的一个姑娘……”

     每次听到这些,都让我不胜唏嘘。但是,能怪组织苛刻、领导无情吗?机关虽然不像企业那样凡事与经济效益挂钩,但也绝不是“养人”的地方,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一个女公务员,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就启动了长达四五年的怀孕生娃模式,从此陷于育儿和家务的无尽琐碎中,自然是不可能保持满血的工作状态了。

     然而工作不等人,组织上除了安排更有精力、更能保持专注的同志来代替她,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平心而论,这已经算是人性化的考虑,要是在体制外,恐怕直接就不再续签合同了吧。

     偶尔,当小邓看到小伙伴们如火如荼的“战斗”场景,内心也会泛起些许失落,但是她知道,错过了最佳成长期,体制虽然没有抛弃她,但也不可能向她伸出橄榄枝了。

     这是一个女性成长空前加速的时代,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女性在各行各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光芒和力量。然而,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带给女性的纠结和挣扎,却并未彻底改变。

     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景,所作出的有所偏重的取舍。小邓就是选择了以相夫教子为第一要务的那一群。如今才36岁的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这工作嘛,混个60分就OK了,家里收入反正主要靠我老公……”,仿佛已提前进入熬社保等退休模式。

    

     03

     所谓的家庭事业双兼顾、双开挂,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精力就像一块固定尺寸的蛋糕,分给这里多一点,那里就不可避免地少分到一点。那些看起来极具励志意义的“完美平衡”,不是有家人在背后鼎力支持,就是一再透支自己。

     我的高中同学彦菲,是个性格要强、头脑聪颖、各方面能力出众的女神级人物,读书时是学霸、团支书,毕业当了公务员又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栋梁之材。四年后就提了副科,三年后又成为当时系统内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35岁时被调到开发区,又提了副处。

     由于彦菲年轻时太过专注事业,连恋爱都没正经谈过,34岁才通过相亲结了婚。第二年她刚提副处没几个月,就怀孕了。

     大龄女性的孕育之路充满坎坷,彦菲的第一胎流产了。当时正逢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高峰期,她只休息了五天便重返岗位。在来自丈夫、公婆、亲戚长辈等的重重压力下压力接踵而至,几个月后她再次怀孕,反应剧烈到喝口水都想吐。

     但是她是个才提拔不久的领导啊,正是压担子的时候,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请示汇报的人能来十几拨,就这样回家待产怎么说得过去。于是她每天吃了吐、吐了吃,硬是挺了下来,一直工作到产前一周。

     产后,又逢开发区产业结构大调整,她没休完产假就提前上班了。公婆帮忙带孩子,但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必须是她接手的。遇到加班、出差,她得提前把娃的一应事务准备妥当,向家人交待清楚,事后又怀着一颗负罪的心,百米冲刺赶回家陪娃。每晚把娃哄睡后,她还要挑灯夜战,抢出白天不够用的时间,批文件、看资料,睡眠时间只有可怜的四五个小时。

     长期的过度劳累,导致她的健康状况一路下滑,今年39岁的她,血压已高到160/120。医生警告,再不积极治疗,心脑肾的并发症分分钟找上门来。

     有一个长假,彦菲的妈妈把孩子接过去住两天,她难得地来找我叙旧。就在我到厨房给她切水果的这一会儿工夫,她竟靠在沙发扶手上睡了过去。我看着她苍白疲惫的脸色,为她感到心疼。

     我问她,累成这样,到底值得吗?感觉自己还能撑下去吗?

     她半调侃着说:

     “值得啊,因为我是个有点贪心的女人,鱼和熊掌都想要,自然就只能多付出一些。我现在就是凭意志力撑着、靠一口仙气吊着,能撑多久算多久。真要是哪天撑不住过劳死了,那也算个烈士,这辈子没白活了,哈哈。”

    

     04

     彦菲所经历着的纠结和挣扎,我是何等的感同身受。

     也是因为太专注于事业,不想过早陷入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年过三十才结婚;

     也是大龄怀孕,掐着日子休的产假;

     也是一边陪生病的娃打吊针,一边三头六臂忙着接电话、回邮件、在手机上修改材料;

     也是经常在加班夜归的路上,想起家中嗷嗷待哺的娃、被迫放弃了晚年清闲来帮我的父母,愧疚到止不住落泪。

     我们都是有点贪心的女人,既想要事业开挂,又想要家庭美满、娃儿成才。

     单身时,我们以为,凭我们的能力和意志,一定可以把两者平衡兼顾得很好。等到真正身临其境,才亲身体验到,什么叫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既要做得项目、又要烧得好菜,既要加得了班、又要哄得了娃,既要在职场气场强大,又要在家中温柔体贴。

     而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又使得女性对于婚姻的安全感前所未有地降低。我们必须拼命奔跑,拼命做大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才能拥有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尊严和底气。

     没错,因为我们在体制内,有更加规范完善的保障机制,免除了因为怀孕生育而导致饭碗不保的风险。

     但,体制并不是风雨不侵、无限包容的保险箱。体制外女性面对事业与家庭两难选择的纠结,我们一样不少,并且还有一番别样的况味在里面。

    

     我们不敢,因为怀孕生子而对自己按下暂停键。体制内的职业,公务员、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等,都是相对来说成长周期比较长的职业,需要十年以上的历练和积淀,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成为术业精通、综合素质优秀的骨干人才。一旦中途有长时间的中断,职业生涯的停滞乃至倒退几乎是必然的,就像小邓。

     我们更不敢辞职去生娃、带娃,因为一旦离开体制,能再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我们对单位、对组织已经形成一种如同鱼水一样共存共荣的依恋,要离开熟悉的轨道去适应完全不同的职场文化,既心有不甘,也难度太大。

     我们不愿,因为肩负家庭重担而懈怠自己的职业追求。进入体制内的女性,或多或少是心存一份家国情怀,对所投身的事业有一种天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当一个中流击水的健将、一羽翱翔蓝天的苍鹰,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而且确实能为国家、社会的进步干出一番事业。

     就像彦菲,她是真的热爱开发区,希望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将它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对理想的执着、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尽责,是刻在她们骨子里的东西。如果逼迫她们从热火朝天的舞台上撤离,我相信她们会疯的。

     我们不能,因为为人妻母的角色而放弃一贯坚守的初心。在一个不那么讲求物质利益的职业环境中,就一定会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元素。自从进入体制内, “大局观念”、“奉献精神”这些概念,就深深刻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真的做不到,在紧急任务傍身的时候、在整个团队都在没日没夜加班的时候,兀自跑回家陪娃。就像我另一位在社区工作的同学安琪,因为辖区内集中拆违任务繁重,不得不把刚上小学的儿子送进晚托班,一头扎进加班大军。她害怕那种与整体氛围格格不入的感觉,那种被主流战场排挤在外的感觉,会让她的心无处安放。

     我们不甘,因为身处围城而降低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如果我们拥有多金的丈夫,足以确保全家过上舒适优渥的生活,我们也要与他们比翼齐飞,共同成长,活出各自的精彩,也给子女树立勤奋上进的榜样;如果我们的另一半事业平平,我们更要与他们并肩战斗,共同承担起养家的责任,筑起抵御风险的长城。

    

     我们,是女人,也是战士;是玫瑰,也是刀剑;是弱水,也是峻峰。

     这是我们选择的路,纵使再难再累,我们也会背负所有的角色和责任,昂首挺胸、劈波斩浪向前走,尽览一路盛景,洒下一路芳华。

     愿将来有一天回望走过的路,有梦有爱,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唯一没有的是悔。

     也真诚地祈愿,所有认真、努力、富有担当的女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千元征稿点击这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公务员之家V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