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君@权益 | 一公司厕所隔间装监控上热搜,公司:为监控员工吸烟!花式“监控”员工边界在哪?
2022/9/17 15:20:24 工人日报


本周关注
一公司厕所隔间装监控上热搜,公司:为监控员工吸烟!
#网传一公司厕所隔间装监控#近日上了热搜。

一张关于厦门某公司在厕所隔间装监控的图片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传图片显示,该图一边写着“问题图片”,另一边则写着“整改措施”。

9月13日,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摄像头是今年才装的,在厕所装监控监控员工,主要是为了防止员工在厕所抽烟。他们公司对抽烟有管理制度:如果有抽烟行为,会警告或者劝退。
厦门市翔安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表示,已实地介入调查。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企业“监控”员工的方式花样百出↓↓↓
智能坐垫监视员工
2021年1月,杭州某公司疑似用所谓“智能坐垫”来监控员工行为。当事人曝光,这个“智能坐垫”可以收集员工的心跳、呼吸、坐姿等数据,至于员工是不是正在坐在座位上办公,公司可以轻易监测。
下班发手机应用消耗电量截图
2022年4月,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内容显示,下班之前,类似公司行政的人,在群里要求大家把“手机电量应用消耗”截图发给某总。
居家办公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
2022年5月,网友在线爆料,一家成人在线教育平台要求居家办公员工安装电脑监控软件,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每天不够89次算旷工。
打卡签到、管理上网行为、追踪员工的沟通记录、视频监控办公场所……如今,企业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对员工进行行为管理。如此“监控”有无边界?能否提升工作效率?是否侵犯员工隐私?
据《工人日报》报道,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小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监管是双刃剑,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能,但也有其弊端。使用数字技术的企业管理者应承担起保护被管理者隐私的责任,提升数字化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知情权或参与度。
谢小云认为,应尊重人性和人的尊严,将数字化监管的精度和管理的温度相结合,以“科技向善”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工人日报、中国青年网等)
1.全国法院共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8月24日发布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涉及“以房养老”“养老帮扶”等名目。自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共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
劳动者权益小课堂
员工受两次内部警告被解雇 法院:属小错重罚
员工受两次内部书面警告后被解雇,公司称员工属严重违纪,法院判决认为:公司属于“小错重罚”。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戳视频?
1.全国法院共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8月24日发布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涉及“以房养老”“养老帮扶”等名目。自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共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
资讯
1.民警吃野味喝茅台不付钱?警方调查
据央视网消息,上海市公安局9月15日发布警方通报称,针对群众反映“杨浦分局长白新村派出所民警于2017年5月办案期间就餐未付款”一事,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已责成督察总队、法制总队、杨浦分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全面查清事实情况。警方将根据调查结果,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2.男子故意篡改防疫通告并转发被拘
据央视网消息,河北石家庄长安区公安分局9月15日通报,9月13日,违法行为人孙某杰故意篡改裕华区防疫办在网上发布的《关于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实行居家办公的通告》,并发至微信群,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孙某杰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3.情侣办证时女子趁男友不备写下“救命”二字,民警查明真相
据西部决策网消息,近日,一女子在广东中山居住证办理窗口办理手续时,旁边一男子寸步不离。趁其不备,女子在取号纸背面写下“救命”二字后递给工作人员,办证民警见状立即联系警力增援将男子控制。
据悉,女子姓杨,与男子王某本是情侣关系,却被其控制,不但被没收手机、监督行踪,欲逃跑还会遭王某殴打。经查,王某还多次利用杨女士的微信诈骗他人钱财,已另案处理。目前,王某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4.男子拦婚车讨喜钱被伴郎直接抱走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关注”报道,9月15日9时许,河南信阳一名老人拦婚车讨要喜钱。目击者熊先生称其拦住主婚车20分钟。新郎方有人商量给红包,他嫌小不要,情急之下,伴郎突然冲出,一把将抱到一旁。

熊先生做婚车业务,他称每次接亲都会被同一批人拦车要钱要烟,这些人年龄都偏大,他们往往提前踩点,知道接亲日期后,当天上门讨要红包。
5.网传山东某幼儿园一教工“剪破多名儿童上颚”,警方介入调查
据“芝罘湾畔”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9日,山东烟台警方接到辖区金凤幼儿园的学生家长报警,称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民警第一时间出警处置,同时成立市区两级联合调查组。15日中午,芝罘区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经公安部门调查,涉事教工刘某某为维持课堂秩序,拿儿童剪刀比划、吓唬学生,触及某儿童嘴部,致其上唇黏膜充血水肿,网传“剪破多名儿童上颚”的说法不实。10日,刘某某被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目前,幼儿园已将其解聘。
6.密码统一设为6个“0”,女子丢失手机被盗19万元
据《广州日报》消息,广东市民郑女士今年3月丢失手机,直到6月,她打算提现微信账户里的钱款时才发现该账户已多次向陌生人转账190300元,于是慌忙报警。嫌疑人黄某被抓后供认,其捡到手机后,发现郑女士锁屏、微信、支付的密码都是6个“0”,于是多次通过微信转账功能将钱转出。目前,黄某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说案
1.邻居长期弹钢琴,准妈妈不堪其扰,北京发出首例“噪音侵扰”诉前禁止令
据《工人日报》报道,2021年底,胡某某夫妻搬到徐女士隔壁。胡某某长期高频率、大音量使用三角钢琴练习演奏,还开设了直播钢琴课程,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演奏视频,而其弹奏钢琴的房间与徐女士家两间卧室仅一墙之隔。
作为高龄孕妇的徐女士深受噪声影响,直到2022年7月产子,这个过程中她多次登门与邻居协商,希望对方能对弹奏钢琴的房间加装隔音或吸音措施,但未协商一致。徐女士遂拨打12345热线反映噪声侵扰问题。
案件承办法官来到胡某某家中实地走访,认为胡某某弹奏钢琴已达到了噪声污染的程度,向胡某某签发民事裁定书,责令其自裁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停止在与徐女士共用墙壁空间内弹奏钢琴。胡某某当即表示,尽快将钢琴挪移至其他非共用墙壁的房间内,并加强隔音等其他有效措施。

8月23日,胡某某将钢琴挪移到其他与邻居墙壁不相邻的房屋空间,并申请解除禁止令。法院核实后解除禁止令。
2.接送邻居孩子上下学被认定非法营运罚3万,法院判了
近年来,随着“有偿拼车”等新生事物的兴起,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中该如何正确认定“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据安康铁路运输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案例显示,王某受亲友邻里所托,自2021年10月下旬开始,每周末驾驶自家车辆接送亲友邻里孩子往返学校和家中。
同年12月31日,某交通运输局现场检查时发现,王某驾驶的面包车拉载六名未成年学生。因其未取道路运输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2022年3月4日,某交通运输局对王某作出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王某不服诉至法院。
安康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认为,某交通运输局对王某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判决予以撤销。

法官指出,弘扬真善美是司法引领社会风尚的应有之义。本案中,法院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款决定予以撤销实质上就是对亲友邻里互助的友善价值观的肯定,鼓励引导公众在生产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从法律角度讲王某的运送行为不构成“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但是这种个人之间的互助、互惠行为也并非没有风险。对于拼车出行的群众,法院建议谨慎选择“拼友”,认真了解车辆现况和车辆的投保情况,避免由此带来的出行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本期编辑:卢越
本期编辑:卢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工人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