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 | 谈“瘤”色变!子宫肌瘤只能“切”吗?
2017/1/17 固生堂中医

    

     在很多人看来,“癌”、“瘤”的出现无疑是给身体下了判决书,引起各种担忧。就拿子宫肌瘤来说,一种女性的专属疾病,对于不了解的妹纸,更可能会闻“瘤”色变!

     子宫肌瘤真的有那么恐怖吗?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固生堂妇科专家黄健玲主任为大家揭秘。

     1F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2F子宫肌瘤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对此,黄健玲主任从中医、西医的观点阐述了子宫肌瘤的病因。

     1.西医说

     西医认为,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有关。正常情况下女性体内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排卵前分泌的是雌激素,排卵后分泌的是孕激素;如果没有排卵,体内的雌激素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就容易引发激素依赖性肿瘤,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是子宫内膜癌。

     2.中医说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大多是由血淤引起。造成血淤的成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淤、气虚血淤、肾虚血淤。

     3F子宫肌瘤并不可小觑,严重可能会抹杀女性当妈妈的权利。黄健玲主任认为子宫肌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在以下几点: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子宫肌瘤会导致月经出血过多、经期延长。严重之时,还会引起继发性贫血,尤其是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不良症状。

     2、不孕

     患者可能因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过大使子宫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最终导致不孕症。

     3、流产、早产

     子宫是胎儿发育的暖房,当子宫肌瘤鸠占鹊巢时,胎儿也就无法正常发育。所以子宫肌瘤患者怀孕后,容易引起流产、早产、子宫变性等。

     4、子宫肌瘤恶变

     子宫肌瘤虽是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癌变率。肌瘤生长迅速者、绝经后肌瘤增大、阴道流血、白带量增多而有异味者,应警惕癌变的可能。

     4F很多子宫肌瘤患者都比较关注治疗的问题,甚至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得了子宫肌瘤就只能切掉?“对此,黄健玲主任谈到,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子宫肌瘤的生长位置也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案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有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什么情况适合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因粘膜下子宫肌瘤、较大子宫肌瘤而影响月经过多,导致贫血、有恶性病变可能,这一类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中医在药物治疗凸显优势

     中医在药物治疗方面凸显其优势。中医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论治,对症下药,主要是立足于整体,通过调理脏腑,促进整体机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疗效,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中成药,如肌瘤清、桂枝茯苓胶囊等。

     此外,针刺、艾灸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功效,对治疗子宫肌瘤也有一定效果。

     5F

     1.良好的心理状态。

     中医讲究的是情志治疗,防止大怒大悲、多思多虑,应尽量做到知足常乐、性格开朗、豁达,避免过度劳累。

     2.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饮食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一些瘦肉、水果和绿色蔬菜、五谷杂粮如玉米、豆类;忌食辛辣、油腻、酒类、冰冻食品。

     注意:已经有肌瘤的患者,若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则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这样可以防止缺铁性贫血。若出现贫血,则需要补气补血,可用党参、当归煲汤;若出现血瘀,则可用田七煲汤。

     3.良好的定期体检习惯。

     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准则。如已患有肌瘤的患者,更要定期检查,观察肌瘤的增长大小,速度等;如果明显增大,有必要及时手术治疗。

     专

     家

     简

     介

     黄健玲主任医师

     广州海珠分院、广州东山分院妇科

     简介: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妇科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送子观音李丽芸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常委。

     擅长:黄健玲主任妇科全面,尤专长于中医治疗不孕症、月经失调、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症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术后、放化疗后调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预约黄健玲医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固生堂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