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 | 吃得不少还总觉得饿,有可能是它在作祟!
2017/9/13 固生堂中医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增加了17倍!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约有9500万糖尿病患者,1.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及其造成的心、脑、眼、足等并发症,给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严重伤害。

    

     下面,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对这个疾病有所了解,有所防范。

     123456

     1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

     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

     2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替代一半主食。

     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

     3聪明选择烹调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

     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烹煮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

     4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

     5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

     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炒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吃够。

     注:文章配图来自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推

     荐

     专

     家

     缪英年 主任医师

     中山西区分院中医内科

     简介: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学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学会灾害医学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在急诊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有较深中医造诣,医患沟通能力强,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经验丰富。

     擅长:擅长中西医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常见病症、月经不调及各种顽疾均有较好的中医经验。

     义诊时间:9月15日09:00—11:30 提供5个义诊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固生堂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