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已从北大离职,跌落神坛了?学生:他的课听不懂……
2023/2/11 7:58:00 管理晨读

     作者/木棉姐姐

     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

     关于韦神,最近有一个小段子很火。

     韦神给大家讲课,可是学生完全听不懂,全部在自习,因为没人知道他在讲什么。

     等他讲完,一位老师问:大家都听懂了吧?

     学生统一摇头:“老师,您还是再讲一遍吧。”

     老师微微一笑,“不行,我也没听懂……”

     后来,就有了各种“网传”,其中最沸沸扬扬的一条是:

     “韦神已从北大离职,他遭到严重退课,学校开设他的课程成了一种浪费,他还是适合搞研究。”

     一时激起千层浪,韦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的他又怎么样了?

     今天来讲讲。

     1

     去年,北大一位数学老师的采访火了! 他一手拎着3个馒头,一手抱着一瓶矿泉水。 在外人看来,这个“其貌不扬、邋里邋遢”的人,竟然是北大老师!

     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是北大2010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 现在是北大的数学老师。 记者:为什么选数学系为专业? 他: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通过数学竞赛保送北大。 记者:怎么保送进来的? 他:之前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省第一名,拿过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看着他口中的话,再看看眼前的这个人。 你可能会以为,他顶多就是个书呆子。 但我劝你最好不要这么想。 因为在北大, 他的名字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韦东奕。

    

     有人称他“韦神”、“北大扫地僧”、“陈景润的接班人”…… 传说北大有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生院)。 而韦东奕,就被称为数院的“疯人院院长”。 这个“疯子”,到底有多牛呢?

     2

     韦东奕,1991年出生。 父母都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教授。 身为数学系教授的父亲,培养了儿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韦东奕在书架上翻看了一本书—— 《华罗庚数学学校》。 因为解出了书中第一道数学,开始体会到了数学世界的快乐。 你看看,学渣和天才的差距,从这里就产生了差距。

    

     初中时,天赋过人的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加入了山师附中的奥数训练队。 注意,是和一群高中生一起训练。 中考时,他的总分没有得到山师附中的录取标准。 但由于数学成绩过人,学校决定对其破格录取。 高一,他开始进入奥数国家集训队。 从那以后,他开始“出名”。 集训期间,总共有8场大考,每次考4小时(解3道题)。 可以说,这24道题都难出天际。 有多难呢? 这么说吧,国家奥数金牌得主张一甲。 他在4小时里只能解出1或2道。 而韦东奕呢?

     4个小时就完成了23道题!! 教练都被他惊掉下巴。

     这还不算厉害的。 厉害的是,他经常在考试前1小时,就解出所有题目。 而且,解法比标准答案还精简,被称为“韦方法”。

    

     做完题后,韦东奕总有一个动作令人“不解”:

     左手握钢笔,右手握铅笔。 双臂高悬于空中,带动两支笔缓慢地曲线交错穿行着, 身体随之前仰后合、上下起伏,仿佛模拟着自己心中的另一个平行时空或高维空间。

     这个动作有什么含义呢? 没人知道,但教练们会根据他做这套动作的时间,来判断出题的难易程度。

    

     2008年,韦东奕参加了第49届国际奥数竞赛(IMO)。 两天时间,8个小时,6道大题。 他的大脑高速运转,解开一道又一道。 终于迎来了压轴大题——难度最大的平面几何题。 据说,国家队的教练解这道题时,足足用了3个小时。 而韦东奕只用了2个小时。 他用纯代数的方法,写了4页的解答。 国家副领队看完他的答题过程,直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赛结束,他以高一生的身份满分夺魁,赢得金牌。 也因此一战成名,那一年,他才16岁。

    

     2009年,他再度参加第50届IMO。 那一年,另一位数学竞赛传奇——陶哲轩,也受邀参加了比赛。 狭路相逢,“疯子”胜(数学疯子)! 令人惊叹的是,韦东奕竟然再次以满分获胜。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韦神在开头的视频中说,他是山东省第一。 可是,IMO是国际比赛。

     也就是说,他是世界第一,还连续两次第一。有多厉害你们品品。

    

     从那以后,“韦神”的称号开始奠定于人们的心里。 他的高中老师也表示: “连续两年参加都以满分拿到金奖,这是从未出现过的。这也证明,韦东奕并不是一个为了竞赛成绩而学习数学的应试人才,其在数学方面确实有很大发展潜力。”

     3

     凭借着傲人的奥赛成绩,韦东奕被北京大学数学系保送录取。 进入大学后,关于他的“神话”没有结束。 在北大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两个故事。 一次,是大一刚开学没多久。 有一次习题课,是由韦东奕来讲解。 他在台上热情地讲。 台下的同学却全部在自习,因为没人知道他在讲什么。 随后,老师问了一句: 大家应该都听懂了吧? 有学生回答: 不懂,老师,您还是再讲一遍吧。 老师笑了笑,回答: 不行,我也没听懂……

    

     还有一次,韦东奕担任某一门课。 老师带着他,向同学们介绍: “这是你们这学期的助教,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这两个故事,是真是假,没有人知道。 但确实为韦东奕的个人添加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不过,当韦神继续在学业上展露风采,这些故事也都不算什么了。

    

     韦东奕在本科最大的神话,发生在大三暑假那年。 2013年,他参加了第4届丘成桐数学竞赛。 一举拿下「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不包括代数)金奖。 还获得个人全能金奖。 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满贯选手。 有同学表示: 韦东奕以一己之力,碾压了我们的主要对手——清华和中科大。

    

     要知道,这场考试的难度,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前面说的四个科目加上一门代数,总共有58本书。 每一本书都十分难啃,难度是清华北大数学系教材的3倍。 而韦神,除了代数,其他4科都拿了满分。 你就知道, 他有多“神”了。 说下题外话,关于这次竞赛,还有这么一个梗—— 有人在网上发布了韦东奕拿到的5个奖项。 连续5张都是: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XX金牌 韦东奕

    

     第6张,才是另一位学生的名字。 不懂的人问,干嘛要上传5张一样的照片。 发布者回答: 不是一样的照片,一共是6个科目,有5个被韦神拿下金奖…… 写到这里,词穷的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夸他了。 只能用一个干瘪的词来总结—— 牛逼啊!

     4

     2014年,韦东奕毕业。

     哈佛大学向他递来了橄榄枝——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来哈佛读书。 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免掉英语考试。 这一举动,明摆着是打破校规,也要把这样的天才收进来。 韦东奕面前是一个国外深造的好机会。 但他却毅然拒绝,坚持留在北大晋升学业。 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获得博士学位。 2019年,他成为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

    

     别小看“助理”这两字,在北大清华,“助理”的含金量很高。 放在北美,也是TOP 50 。 如今的他,依旧在学术上不断获得成绩。

     然而,最近突如其来的走红,却让他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有人对他的长相进行恶意的评价——

    

     有人开始揶揄北大的高材生都比不过自己——

    

     甚至有人已经自信到讨论自己的女儿要不要嫁给他——

    

     看得我气不打一处来。 好在,大部分网友还是开智的,能够客观理性看待韦东奕。

    

    

    

     我很庆幸看到这样的评论,因为我看到了网友的包容。 “天才”和普通人之间,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不是说,他们都是不修边幅,邋里邋遢。 而是说,他们和我们常人关注的东西,根本就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呢? 韦东奕的校友,都分享过韦神给他们的印象。

    

     有人说,他谦虚有礼貌。 无论是谁找他问问题,他从来不会有差异对待,总是耐心解答,不发一点脾气。 别人夸他,他总是不好意思: “没有啦”、“不是这样的”、“你也很厉害”……

    

     有人说,他的勤奋常人难以企及。军训休息时,别人都在吹牛打屁,他却在听收音机。 博士期间,他每天都保持10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即使宿舍不开灯,他也全心全意在想数学问题。 一旦问题有进展,就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有人说,他的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他觉得杀生不对,因此不吃肉; 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因此常常步行去接开水; 他觉得空调费电,于是把遥控束之高阁……

     那些耻笑他的网友,和他的这些品行相比,高下立现。 你说,天才和我们不一样吧,确实不太一样。 但他们也不是站在天上的神仙,只不过他们的思想更为深邃。 比我们想的更多,更远,在实际行动上也优于常人。

    

     但是,这绝不是我们骂他、笑他、侮辱他的理由! 韦东奕的高中老师,张永华曾说:

     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不能理解他, 但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个天才。 要是让他静下心来搞研究,我敢肯定不出五六年的时间, 他一定可以震惊世界。我太了解他了。

     我不太懂学术上的东西,但我想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人都在争一个爆红的机会。 因为只要做了明星,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日薪207万,一天花650元,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但是,还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内心纯粹,一心只为学术!他们对功利不那么感兴趣,却一直在造福社会!他们不怕吃苦,愿意成为啃下“硬骨头”的第一人! 所以,不要用狭隘的思想,去度量他们,去评价他们。 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保护他们。 还给他们一片安静的学术环境,耐心等待他们万丈光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木棉姐姐。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长平台,1000万+都市女性都关注。

     END

     文章转载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觉得好看请点下方【好看】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非常经典的管理者沟通书籍无偿分享给粉丝,书单如下(部分):

    

     关注管理晨读

    

     (长按识别即可关注)

     后台发送 沟通书单 即可获取网盘链接。若链接失效会及时更新往期精彩回顾

     负债42亿,一代“鞋王”宣告破产: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1张上海各行业真实工资表流出:原来我们,都中了幸存者偏差的圈套

     终于有人把内卷和囚徒困境讲明白了……

     年轻人,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每天清晨的精品读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晨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