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2017/6/15 新时代国珍健康使者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你吃了吗?这是国人口中较为常用的一句问候语,最初,反映的是人们在历经艰难岁月时相互之间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觉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养脾的七个要点要记牢

     其一,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其四,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

     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附:补中益气汤即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用水煎服,即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养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冲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其五,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其六,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

     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必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阳充足的改变。

     其七,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其八,养脾胃最好的缮食方:破壁松花粉+松花果疏粉

     通过客户案例分享来说明营养调理脾胃的收效。以下是案例分享:

     感谢国珍松花粉,8年胃病终根除!

     维维在杭州的大伯有8年的胃病很严重,看过无数医院吃过无数西药中药都没有调理好,通过贵人引荐服用上国珍产品,通过短短的几个月的调理和服用,现在胃病全部康复了,于是激动的他直接送锦旗给国珍健康生活馆,锦上添花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和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按病理变化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病理变化是粘膜表浅层的炎性细胞侵润,使胃腺部分破坏或萎缩轻者粘膜**水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时粘膜和胃腺萎缩变簿胃液减少,进而腺体增生以致恶变

     饮食不卫生,使病毒或细菌进入胃部引发胃部感染;暴饮暴食,常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饮酒浓茶咖啡和各种刺激性食物是诱发慢性胃炎的原因

     饮食营养不均衡,会使冒部长期缺乏蛋白质和B旗维生素而造成消化道粘膜变性,也可导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通常较难治愈,若出现长期胃功能失调,还会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慢性胃炎防治,饮食营养调治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补充各种营养元素来养胃,逐渐增强抵抗力,以恢复胃的正常功能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导致t皮细胞变性增生及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粘膜上的1/3表层,无腺体萎缩该病可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有可能全愈或静止不发展,然而,部分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不改变不良饮食**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极易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觉症状

     1.餐后上腹部胀满不适,有饱闷压迫感和堵塞感

     2.嗳气频繁,有时有恶心呕吐吐酸和胃绞痛,缓解期偶见胃隐痛

     3.食欲不振,缓解期稍好,胃部喜热怕凉,饮食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炎症导致的胃腺体破坏减少萎缩甚至消失,表面上皮细胞分泌能力下降或丧失了分泌能力,粘膜基层增厚的一种l临床性病症,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常发作迁延不愈转化来的,导致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同时存在它多见于中老年,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临床症状

     1.食欲减退,饭后胀饱,上腹部钝痛,有疲倦感

     2.病程长者,身体出现消瘦腹泻舌炎消化道出血贫血等全身虚弱症状

     3.因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存在,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同时出现

     国珍营养处方

     1.破壁松花粉·建议用量6g×4/日,饭前温水送服

     松花粉具有健脾清胃疏肝理气,和逆降浊功效,能抑制炎症反应,修复胃粘膜损伤,促进细胞和腺体再生,减轻症状,同时还有镇静镇痛的作用松花粉所提供的完全营养素可以纠正B型萎缩性胃炎合并贫血症

     2.松花果蔬粉·建议用量1袋×3/日,温水或米粥调服

     提供均衡营养,保护胃粘膜,并有补中益气功效,适合流食病人食用

     3.冷榨亚麻籽油·建议用量12ml/日,一次吞服或与米粥调服

     提供必需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Q一3.一亚麻酸能促进粘膜分泌,减轻症状

     4.松花钙奶粉·建议用量1袋×3/日,温水调服

     提供优质蛋白质,通过乳铁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质结合,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及补充钙质,有镇静作用

     生活建议

     1.采用温和食谱,以吃细软稀碎食物为主,忌生冷硬辣以及过成过碱过酸和引起胀气的食物避免食用能发生化学性物理性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大鱼大肉等

     2.餐后慢步行走或作适量活动,有益于胃肠按摩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可减轻症状

     3.呕吐腹泻等发作急性症状后,应大量补给液体,可稀释冲服松花果蔬粉每次1袋,可中和胃酸

     专家提示

     1.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尤其中轻度中度癌变率较小;重度伴中一重度肠上皮化生者,是癌前期病变,应及时就医

     2.中和胃酸的一些碱性药物,只能一时减轻症状,长期服用会加剧粘膜和上皮细胞损伤营养治疗饮食调理和坚持适量运动,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康复的好方法

    

     需要营养处方请扫以上二维码,或微信13865512640(注明咨询)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新时代国珍健康使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