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23/4/5 6:00:00 国学生活
清明,学会以爱告别。
今天是4月5日清明节。
以往,人们会匆忙回到故乡,加入到祭祀祖先的队伍中。
但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等原因,云扫墓、代祭扫或预约祭扫等新型方式应运而生。
虽然形式改变,但清明的仪式依旧在。
有外国友人好奇问道:“中国人每年都会虔诚地祭拜祖先,是否真的能得到祖先的庇佑呢?”正所谓:“年年清明,念念不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祖先并没有死去,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清明,是中国祖先的法力
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这一天,无论你身处何地,你都能感受到人们的祭祀和追思之情。在古代中国,人们所谓的“相机”,是他们在脑海中所形成的人和经历过的事,是手中的笔和纸,以及墓碑上所刻的时间和名字等。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父辈们去踏青扫墓,他们会带着我来到不同的墓碑前,向我讲述着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太爷爷曾中过进士,因此每当有人想请他写春联时,都要排队等候;我的高祖父曾经营着十几间当铺,生意遍布全国。还有我的曾祖母,则是村里手艺最好的人,她的作品被人们称赞为最美丽的艺术品。这些故事似乎每年都会重复,但却充满了珍贵的记忆和感悟。而对于常年奔波在外,追求更好生活的我来说,清明节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这让你回想起自己的起源,回忆起自己的祖先,想起他们为生活曾经所做的努力和奋斗。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祖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生活和未来。清明节,是中国祖先的法力。无论你是否相信祖先的庇佑,这个节日都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人生,回忆起我们的来处和祖辈们的奋斗历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清明,是不忘根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呼吸停止时,他的身体已经死了;第二次是下葬时,亲友们为他送行,怀念他的一生,社会上他已经离开了。第三次则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离世,当他忘记时,他才真正离开了这个世界。清明,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节日。
小时候,我跟随长辈一起扫墓,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肃穆而庄重。整理坟墓,细心描涂碑文,点香、烧纸、祭拜,向先祖们致以最真挚的敬意。随后,我们转身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的故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根源。老话讲:我们与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世后,我们就直面死亡了。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老年人经常提到“落叶归根”。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相比于春节回家,清明更多地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清明,学会以爱告别有人说:“在无尽的时间河流中,节日如同停泊的港口。人们沉醉其中,感受其中特定的情景,激情释放,使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意义。”而清明节,就像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次自我疗愈。一代文学巨匠丰子恺曾回忆,小时候祭祖是很重大的事,清明三天都会去上坟。第一天去自家村里的“杨庄坟”;清明正日,和五条村的族人一起租了两条大船,去到“大家坟”;最后一天他们一家几口才会去“私家坟”。在这每年的仪式中,父辈们谈论着家族中的大小事情,孩子们嬉笑打闹,这也许就是他们向祖先表达的一种告慰:儿孙满堂,家族兴旺,您老可以放心了!如今,多年以后,那个当年只有三岁的小孩子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丰子恺。但是他那时的情景却记忆犹新,让他一生中都沉浸在爱和温柔中。苏轼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爱恨离别都是人生的苦楚,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清明是一个学会以爱的方式去告别的节日,也是一个学会以爱相处的时刻。今天,正是清明节,每当我刷手机看到一些人离开的消息时,心中总是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更让人感到悲痛的是,一些人已经不在了。在这个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这些离去的人或许和我们一样平凡。但是因为他们的选择和坚持,如同星光一样,闪耀着,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曾有人说,当一颗星星坠落,我们只能为它点燃一盏微光,无能为力。但记忆是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铭记他们,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了我们心里。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念念不忘地缅怀那些曾经走过、爱过、为世界的美好奋斗过的人。清明,是我们告别那些我们曾经深爱的人的日子,但我们愿以爱为纽带,点亮“在看”,点盏心灯。愿我们好聚好散,以爱告别,不忘记。转发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