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三寸,三尺,三丈(深度好文)
2023/4/15 6:00:00 国学生活

    

    

    

     逢人且说三分话,看破不说破。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把握好距离和分寸感。若是关系过于亲密,就会变得过犹不及,失去了那份神秘感和美感。如果关系过于疏远,就像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感到生疏。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做到,三寸,三尺,三丈,这是最舒服的关系。【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说话留三寸老子曾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人人都有说话的本能,但会说才是本事。在言语中掌握的分寸感,才是一个人有智慧、高情商的体现。

     逢人且说三分话,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消灭太平天国后,部队强大,权势已达顶峰。 这时,一位精通帝王之道的学者王闿运前来拜会。 刚入座,王闿运就劝说曾国藩自立为王。 王闿运引证典籍,口若悬河,曾国藩默不作声,只是垂首沾茶写字。随后,曾国藩以有急事为由匆匆离去,王闿运接近桌子一看,发现只有一行草草写成的“妄”字。其实,曾国藩认为王闿运狂妄自大,不明事理,不愿轻率行事。又不方便当面直言批评,就用茶水留字,避免令对方难堪。说话留三寸,不言尽,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别人感受。这种处事方法是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体现了一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修养。懂得以明智的眼光审视他人,以温和的心态对待他人,而非以挑剔的口吻妄评人,制造矛盾,引人反感。

    

    遇事让三尺《菜根源》中讲:“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与人相处,言谈应当适度,处理事情时也要懂得退让三尺。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人际关系将无法稳固长久。退让是一种谦虚、一种远见,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友谊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清朝,一个40岁的人叫张英进入南书房,成为康熙皇帝的重要人物。同时,让张家成为了桐城的头号显赫家族。然而,当时邻居吴家正在重建屋舍,与张家因三尺土地问题而起了争执,结果双方对峙公堂。张家虽然没有太过强势,但在土地问题上遵循了国人“寸土必争”的传统。为此,双方争执不断,张家人向遥远的京城张英写信求助。收到后,张英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终,张家人自愿退让三尺,吴家见后,也让出了三尺。这样不仅解决了土地纷争,还让两家人消除了前嫌,重新和睦相处。皇帝为此特赐了一块“礼让”的牌坊,至今仍被人传颂,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相处之道,在于明辨是非,不要一味争抢,否则会使人生厌。如果目中无人,只会让人疏远。感情是相互的,对他人让步,不仅能给自己留下退路,更能让交往更加愉快、舒心。

    

    待人远三丈复旦大学陈果曾说:“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保持适度的距离,是关系的默契和智慧,既留给彼此自由和空间,也让相处更和谐。与人相处,不要刻意靠近或疏远,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关系持久稳定,保持新鲜感。很久以前在一个村里,有一对夫妇俩叫田大爷和王婆婆。他们结婚多年,感情甚笃。每天,田大爷会早早起床去种田,王婆婆则在家里忙着做家务,照顾家里的种种。他们偶尔会一起散步,一起去村里串门,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田大爷喜欢做手工活,王婆婆则热爱绣花。每当田大爷回来,王婆婆都会煮一碗热腾腾的汤,让他喝一口。而每当王婆婆拿起针线,田大爷就会拿起他心爱的木琴,弹奏起动听的曲子。他们虽然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碌着,但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总能伸出援手,帮助对方完成自己的心愿。他们相处了一辈子,直到田大爷去世,王婆婆才发现。虽然田大爷已经不在了,但他留下的那种宽阔、舒适、和谐的相处方式,已经成为了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待人远三丈,不是冷淡无情,更不是毫无感情。有分寸有距离,不轻易干涉对方的生活,尊重彼此的选择。在亲密关系中,亲密而有间,密切而有疏.这样才能保持相互的独立性,拥有和谐美好的关系,一起平静地度过岁月的长河。

    ▽《菜根谭》中讲:“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恰好。”最舒服的关系,在于保持适当距离,不偏不倚、舒适自然。这样,既能保持初次相遇时的惊喜,也能长久维系着彼此心中的温暖。让我们一起做到:说话留三寸,遇事让三尺,待人远三丈。在适度的相处中,做到随心所欲却不越界,便能拥有细水长流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认同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