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住自己(深度好文)
2023/4/19 6:00:00 国学生活

    

    

    

    


     遇到机缘交益友,闲来无事多读书。

     《箴言集》里有言:“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才能。”

     想来,意味颇深,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你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就是信号源。

     能向宇宙发出信息,吸引来同等频率的事物。

     所以说,懂得藏住负面的思想,藏下消极的话语,藏起无谓的社交。

     始终乐观积极,能量满满,发送正面信号,就能迎来好运,遇到贵人,活出心想事成的状态。

    

     藏话,不说消极之言

     《论语·子路》有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语言是最富有能量的,消极负面的话语,让人士气低落,惶恐不安;

     而积极正面的言词,却能鼓舞人心,激励自己。

     古时候,有两个年轻人,一同赴京赶考。

     路上遇到了一场暴雨,带来的大多数衣服包裹都被毁坏了,书本也丢失了一大半。

     第一个人,逢人就说:“真是太倒霉了,出师不利,看来这次考试没什么希望了。”

     而第二个人总是笑着说:“这是老天爷在帮我们减少负担呢!想来此次中榜是十拿九稳了。”

     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人颓废消沉,还没进考场,就把书中的内容忘了七八成了。

     相反,第二个人自信镇静,轻轻松松就完成了答卷,果真一举及第。

     正所谓“一语成谶”。

     你怎样定义自己,就会活出怎样的模样;

     你如何描绘生活,便会拥有对应的人生,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命运!

     因而聪明的人,事前不说丧气的话,事中不说泄气的话,事后不说怨气的话。

     能够管住嘴巴,藏好消极话语,才能真正掌握转变运势的密码。

    

    


    

     藏思,不想悔恨之事

     《论语·微子》中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往早已经逝去,未来却蕴含希望。

     一个人若是一味沉溺往事,悔恨懊恼,看不到前路,那么同样的痛苦便会不断重演,从而跌入无尽的深渊之中。

     看过一个故事:

     从前,庙里有一个小沙弥,整日负责洒扫庭院,养护花草。

     一年春天,小沙弥兴高采烈的在院中种满了桃花,希望早日开放。

     但是因为一次疏忽,树枝全部枯萎了,小沙弥为此懊悔不已,暗自神伤。

     到了夏天,院中池塘里开满了荷花,他也无心打理,很快水草杂生,荷花就此枯败了,于是他更加自责了。

     这时师父知道了此事,便对他说:“既然知道错了,何不安心把秋天的菊花照看好!”

     故事简单,寓意却很深刻。

     人生路上,偶尔失意是常事,稍有缺憾是常态,做好眼下的事,铺好以后的路,才是对过往最大的敬意。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世界上最大的牢笼,便是思维的牢笼。

     时时藏起杂乱的思绪,安静下来,不执意悔恨的事,不执着离开的人。

     清醒的安住当下,就是打开牢笼的最好方法,就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

    

    

     藏身,不交泛泛之友

     《孔子家语》说:“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人与人的磁场是相互影响,能量是彼此传递的。

     如果和品性不端,思想不纯的人来往过密,久而久之,就容易损耗能量,消耗原有的福气。

     作家刘同就有一段这样的经历。

     刚刚开始写作时,小有名气,各种来结交拜会的朋友很多,经常一起聚餐、游玩。

     慢慢的他创作的时间减少了,灵感消失,名声也大不如从前,而昔日的好友也都不再同他往来。

     后来,他重新振作起来,一个人读书、写作、看电影,把时间留给自己,完全沉浸下来,很快就发表了新作,工作也是步步高升。

     他感慨的说:“好的朋友,不是费力维持的,而是各自努力,在前行道路上遇到的。”

     《围炉夜话》中也说:“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益友是人生的指明灯,损友是前行的拦路虎。

     遇到机缘交益友,闲来无事多读书,藏住自己,储存精力,是吸引一切变好的最强有力的信号。

     ▽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习惯能定义自己,也能重塑自己。

     生活的仁慈之处,就在于我们能通过不断改变习惯,调整自己,从而创造出想要的命运轨迹。

     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沉的话语,吸引好运;

     用清醒的思想,代替混乱的念头,获得自由;

     用安静的独处,代替无谓的社交,保存能量。

     从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开始养成习惯,藏妄言,藏乱念,藏盲行,就是改变命运的最好修行。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木木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