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低了,就能蓄德、蓄能、蓄福
2023/4/26 6:00:00 国学生活
放低姿态,蓄德、蓄能、蓄福。
《孔子家语》中有言:“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水甘于向下才能汇集成海;山放下身段才会累积成峰。
做人亦是如此,若是一味自满自大,看不清自己,就容易胡作非为,招揽灾祸,消耗福气。
而懂得放下自己,放低姿态,就能储蓄德行,积蓄能量,贮蓄福气,为自己积攒好运,为人生铺平道路。
放低语态,蓄德
《礼记·表记》中有言:“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品德高尚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夸大自己的功劳,说话始终平和有礼,因此能够赢得人心,为人敬重。
古时候,一年冬天,北方发生了雪灾,房子塌陷,百姓纷纷流离失所。
城里有两个富户,张家和李家,都在城外设立粥棚,救济这些灾民。
一天,一位衣衫破败的老人,佝偻着背讨要粥食,张老爷看到后,大声的指着老人说:“喂,布施给你粥,还不快点儿过来!”
老人听后有些生气的走开了。
这时,李老爷看到了老人,亲切的上前说:“老人家,快请喝点粥暖和暖和”,于是老人欣然的接过了粥。
后来,灾民们都称颂李老爷为“大善人”,而鲜有人提起张老爷。
古人有云:“有容,德乃大。”
语言是内心的画像,语态是品德的名片。
一个人始终能够向下兼容,放低语态,体会他人的不易,尊重他人的颜面,语言温暖,语气温和,就是德行深厚的最大体现。
放低身态,蓄能
《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宇宙浩瀚无垠,个人渺小有限。
每个人都有视野的局限,认知的不足,懂得放低身态,时时虚心学习,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夏朝时期,有一边陲小将有扈氏带兵入侵,夏禹派遣自己的儿子伯启前去迎战,不想,一战之后伯启失败了。
有人劝他说:“您身份尊贵,此次乃是失误,再次出击定可逼退敌军。”
他却说:“我们的占地比他广,人数比他多,却不敌对方,定是有不足之处。”
于是,他仔细观察对方排兵布阵,学习防御技巧,然后早起训练士兵,招纳有才之士,实力越来越强。结果,一年之后,有扈氏主动率兵投降。
《论语》有言:“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小人拘于身份傲慢偏执,君子放下身段清醒自知。
真正厉害的人,明白他人是自己的镜子,错误是人生的考题。
故而透过他人看清自己,通过错误反省自己,最终不断精进,突破完善自己。
人生路上,放低身态,身居高位不迷失,行有不顺不逃避,就是最智慧透彻的活法。
放低心态,蓄福
《大学》中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势,懂得放低心态,让内心归于平静,时时安住当下,才可事事思虑周全,守住身上的上等运气。
看过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渔夫出海捕鱼时,放生了一条大鱼,为了报恩,大鱼送给了他一颗夜明珠。
渔夫很是高兴,回家后每每看到这颗夜明珠,就兴奋激动不已,整日守着,渐渐的也不出海了。
一日,几个外地人路宿此处,夜里无事便闲谈道:“这里条件艰苦,想来是没什么好东西的。”
渔夫听后难掩喜悦之色,忙说:“你们真是孤陋寡闻,今天就让你们好好开开眼界。”
于是,兴冲冲的拿来了夜明珠,众人看后纷纷称赞。
不想,有人因此生起歹意,不仅偷走了夜明珠,还一把火烧了房子,渔夫一时就一无所有了。
心乱百祸至,心静万福生。
若是内心混乱,就极易被外物迷惑,被欲望引诱,从而忘了自己,丢了根本。
▽
老话常说:“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静气是一种温暖且强大,柔和且有力的能量,可以释放出源源不断的信号,吸引相似的事物到来。
所以说,一个内心平和安静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鬼谷子说过:“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上天是公正无私的,会维持万物归于一种平衡之中。
想要承载更多,就要先清空自己,放低姿态,才能真正容纳驾驭这些美好的事物。
放低语态,温和有理,才会积攒德行;
放低身态,谦虚学习,才能提升能力;
放低心态,内心平静,才可留住福气。
点个“在看”,往后余生,愿我们内修高尚的品德,外练卓越的能力,也拥有天赐的福气,从容安稳走过一生。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作者:木木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