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母亲:没有哪种爱不是千疮百孔
2018/4/9 22:03:39 海蓝博士

     1

     读张爱玲的文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悲凉。

     在她笔下,不管是没落贵族的女儿,还是欢场的交际花,亦或旧式家族的少奶奶,都生活在各自的悲剧中。

     张爱玲的一生也是,少年成名后痴心错付,之后骄傲、孤寂又凉薄地度过了一生。

     她曾说: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现在看来,对“过去的张爱玲”影响最深的应是母亲黄逸梵。

    

     母亲/黄逸梵

     黄逸梵出身名门,曾出国留洋,沐浴欧风美雨,是一个新派女性。

     幼年的张爱玲对母亲是崇拜+爱慕+仰望:母亲学识谈吐不凡,会送她进学堂,按她的喜好粉刷房间,教她钢琴英文……

     可她与母亲并不亲密,唯一一次亲密接触是有次过马路,母亲逼不得已牵了她的手,而且“一到人行道上立刻放了手”。

     张爱玲10岁时,父母离婚。

     她跟着父亲生活,经常遭到父亲和继母的虐待,母亲知道后私下传话给她:“你仔细想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

     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

    

     弟弟/父亲/张爱玲

     2

     18岁时,不堪父亲毒打的张爱玲,偷偷逃出来投奔母亲。

     对于女儿的未来,黄逸梵给了两个选项:“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

     张爱玲选择了后者。

    

     虽然是豪门之后,黄逸梵确实没有钱,如今要负责女儿的生活,日子越发窘迫。

     母女俩朝夕相处,黄逸梵对女儿越发失望,张爱玲举止不够优雅,为人处世不够机敏,做事笨手笨脚……

     她说话越来越刻薄,张爱玲生病呕吐,她说:“反正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让你自生自灭。”

     正值青春期的张爱玲一边已与父亲恩断义绝,另一边母亲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失望,自己又很内疚拖累了母亲——“看得出我母亲为我牺牲很多,而且一直在怀疑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

     于是,她一直向母亲表示“花你的这些钱,我一定要还的。”

    

     “花你的这些钱,我一定要还的。”

     3

     成名后,张爱玲对稿费非常计较,因为她急着 “还母亲的钱”。

     攒够了钱后,她把钱换成了二两的小金条,找机会递给母亲,说 “那时候为我花了那么些钱,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还的。”

     黄逸梵对着张爱玲哭了出来:“就算我不是个待你好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虎毒不食儿’!”

     看着母亲的泪眼,张爱玲心里默默地说:“不拿也就是这样,别的没有了。”

     1957年,黄逸梵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信给张爱玲:“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见你一面。”

     张爱玲并没有满足母亲的愿望,只是寄了一张一百美金的支票给她。

    

     直到张爱玲晚年时,邻居发现她常常面壁喃喃自语,禁不住问:“您需要帮助吗?”

     “请您理解,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

    

     在我们的理想世界中:

     家,是每个人心灵最温暖的角落,是受伤后舔舐伤口的安全港湾。

     父母,是我们在世间最信任的人,是我们可以袒露伤口,并用最温柔的爱让我们痊愈的人。

     可是,世间之事不可预料,很多时候最深的伤就来自于温暖的家和深爱的父母。

     就如张爱玲,母亲曾是她的偶像,而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却成了她的“债主”。

     我们很多人也有一样的遭遇:

     @欢欢

     我的妈妈无疑是勤劳善良的,但她就是不好好说话。

     从四五岁开始,妈妈就用“妈的”“浪摆”“骚“这些字眼骂我,再加上她厌恶的语气和戳在额头上的手指,让我觉得自己又脏又臭,十分嫌弃自己。

     和爸爸闹了一辈子离婚的妈妈还常说:“为了你,我才拼命干活养家,忍痛挨累。”“为了你,才没有和你爸离婚”“都是为了你好,我才打你骂你”……

     成年后,我一直想报答妈妈的恩情,把她的需求看得高于一切,竭尽所能改善她的生活状况,把工资的80%给了她,还给爸妈买了房子。

     可是,妈妈总是不满足……

     @宁宁

     所有的过往中,最无法释怀的是对爸爸的恐惧。

     我一站到他面前就想逃走,看见他的眼神就害怕,听见他大声说话就颤抖……

     四岁时的一个冬夜,我和妈妈依偎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喝得醉汹汹地回到家。

     突然,不知道为什么,爸妈就开始打架,具体的情节不记得了,只记得妈妈的鼻血、眼泪和我恐惧到致极的心情。

     有一次吃饭时,爸爸不知道为什么瞪了我和弟弟一眼,我俩当时就泪流满面。

     上小学时,一听见爸爸回家的脚步,我就吓得魂飞魄散,边跑边和弟弟说:“爸回来了,快藏起来!”

     初二的冬夜,暖瓶炸了,开水全部浇在了我的右脚,疼得我眼泪哗哗流,正好爸爸进来了,可他只看了一眼,问了一句,就回屋休息了。

     当时,我多么希望他能急切走过来把我搂在怀里,温柔安慰我,但他没有。

     如今回头看来,爸爸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受了很多苦,我应该体谅他爱他,可是我做不到。一旦和他单独待在一起,我就浑身不自在。

    

     回想往事,很多创伤的背后,都若隐若现有父母的影子。

     虽然看到过很多控诉原生家庭的故事,我还是始终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为什么明明爱着孩子,他们还去伤害孩子?

     1

     因为很多人虽然做了父母

     但内在仍然是个孩子

     他们遇事时的处理方式,也如同孩子一样,一旦没有满足,就会撒泼哭闹,不可理喻。

     因为很多父母也没有被好好爱过,就如黄逸梵,她是姨太太的遗腹子,虽然出生豪门,但家人并没有好好疼爱过她。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就用自己的方法在出力不讨好地爱孩子,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

     2

     因为没有看到世界的全相

     我们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记住了自己想记的事,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实际上我们被一叶障目,只是管中窥豹。

     你认为受伤的时候,父亲没有扶起你,也许在那一刻,父亲的手受了更重的伤,在外面受了更大的委屈。

     3

     因为人类就是天生负面的思想家

     我们习惯用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世界,下意识会牢记曾经受到的伤害,以免再次受伤。

     张爱玲只记住了母亲对自己的冷言冷语,却忘了她曾经力主送她进学堂,打开了她未来的大门。

    

     当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时,如果只是哭闹控诉,那就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们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方式竟然和父母一模一样。就应了那句话:不小心长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两次出生的机会。

     第一次,是母亲给你的,你睁开眼睛,扶着他们的手,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第二次,是自己给的,你从苦难中中出生,放下过去,迎来新生。

     有的时候,妈妈懂得如何疼你爱你,有的时候会恶言恶行相向,但不管怎样,总有一天她都会离开,所以学会做懂自己、疼爱自己的母亲才是正途。

     想要什么样的妈妈,就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的妈妈。

     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爱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父母与原生家庭,

     做自己的理想父母,给自己最好的关爱,打破原有的旧模式,不断成长自己,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驾驭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驾驭。

     现在,都是成年人了,也是时候停止抱怨,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了。

     作者/范燕

     晚安互动

     你是不是也巴不得,

     早日还清 “欠妈妈的钱”?

     ▲ 静修生/娜娜 五岁时,妈妈就离开我了

    

     ▲ 长按图片 可购买课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海蓝博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