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没有谁更不幸
2018/4/23 22:14:43 海蓝博士
“静观自我关怀之父” Christopher K. Germer
- 今日主播 静修生 白琳 -
我渐渐懂得,只要看看一个人对下面三件事的反应,就能对他有更全面的了解:
阴雨连绵的一天;
弄丢了行李箱;
面对缠在一起解不开的圣诞灯饰。
—— 玛雅·安吉罗
作家安吉罗提到的这三件事会让您感到心烦吗?只有其中的一样,还是以上三件事都让你头疼?又或者哪样都不? 会引发心烦气躁的事,对每个人来说各不相同。甲或许会对某事感到莫大的压力,乙却可能对此不以为意。
没有一种痛苦是一文不值的
对压力的感受是件十分主观的事。所以,如果想用这样 的话来宽慰萨宾娜— “你这点暴饮暴食的问题算得了什么?非洲的孩子们还在忍饥挨饿呢!”— 可能丝毫帮不上 忙,对吧?萨宾娜有权去感受她真实的感受;剥夺她的这一 权利,实际上是在说,她的苦痛一文不值。
我们并不是经过千挑万选才决定降生在发达国家的, 并且,发达国家照样有它自己的问题,会带来特有的苦痛, 只不过跟发展中国家的那些不同。比较人与人之间谁更不 幸,这绝对帮不到正在经历磨难的人,只会贬低他们的感 受与苦痛。
不过,在这样的说辞背后,通常隐藏着一个深层的缘 由:与看见我们身上的缺陷和不足相比,我们更希望意识 到,自己是相对完满的。而如何能够练习着做到这一点,本 书将在第四章做具体的解释。
痛苦时,你用什么做防护盔甲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由一位藏传佛教法师开示的法会,开 示的主题是临终关怀。他在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给 一个团体做过同一主题的开示,并向在场的信众发问,有多少人害怕死亡。他本来以为,对于死亡的恐惧应该是一种普遍的心理。
却没有想到,只有寥寥几个人举了手。
于是他惊讶地问 :“ 那你们其他人怕的是什么呢 ? ”“ 怕变胖 ! ” 大多数人喊出这样一个答案。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不幸,感知果然主观。
就像每个人对不幸的认知相去甚远一样,大家在面临不幸时,下意识地做出 “我不想要” 的抵抗反应,其形式也不尽相同。

萨宾娜感到自己很丢脸,于是躲在家里不愿见人。她一 边狠狠地责备自己,一边却又因为心慌意乱而吃下更多的甜食。拉尔夫则试图避免和自己充满紧张感的身体及内心正面交锋,为此他不得不一头扎进工作中。他视压力为仇敌,试图用不断加量的运动与酒精把它驱赶出自己的生活。
他俩所做的,分别属于不同的保护机制,这些机制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可自动自发地迅速被开启。遗憾的是,它们却不曾达到预期的效果。它们非但没有减轻人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反倒加剧了局面的恶化。
有些人因为害怕感知到痛苦与伤害,就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防护盔甲,每天在它的保护下才敢四处游走。拉尔夫虽然已经对自己濒临崩溃的状况有所预感,却更害怕被人看穿他的脆弱,他怕因此失去目前拥有的工作与尊重。于是,他每天早上穿好自己的防护盔甲,为的就是待会儿到了公司,自己能看起来依旧一如既往地强大。而萨宾娜则用长期忽视与排斥自己身体的行为来保卫自己。这就是她的防护盔甲。
自我谴责后就真能保护自己吗
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保护机制同样被人们广泛应用,那便是自我谴责。它可以具体被理解为一种我们对自己发出的冷酷无情甚至具有毁灭性的声音: “你这个贪吃鬼,大肥猪! 你真让我恶心!”“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一事无成的大饭桶! ”
说这些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存在并活动于我们内心的批评者。这个斥责的声音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想通过一种“拐个弯”的方式保护我们,以免我们因为自身的弱点、失败或错误而遭到他人的拒绝。
它背后的逻辑是:如果我们已经这样严苛地训斥自己了,就更能扛得住外来的指责,也就能更好地维系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可惜,无情的冷箭从未正中红心,只会加重我们的恐惧与低迷。
有时候,这位住在我们内心的批评者会换用另外一种相对比较委婉的语气,表达的却仍是相同的敌对之意。它会时时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 你做得还不够好,亟待加强与改善的地方还很多。它说这话时的态度通常都不太客气,生硬、挑衅,甚至带着明显的火药味。听到它的声音时,我们总是会感到莫大的压力,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或者被它搅得烦躁不安。
在您看来,这个批评者能够帮助您实现个人目标吗? 如果不能的话,您是否做好准备尝试新的方案了呢? 现在我邀请您,先一同感谢这位批评者为您所做出的努力; 接下来, 该是我们给充满爱意的声音腾出地方来的时候了。
只有当我们的行动受爱而不是恐惧或憎恨驱使的时候,才会取得令人心满意足的结果。
- 本文选自海蓝幸福家丛译《自我关怀》
☆
晚安/爱自己
☆
爱自己|共读栏目
你内心有这样一位冷酷无情甚至具有毁灭性的评判者吗?苛责完的结果是什么呢?邀请下次,或此刻正沮丧,抱抱自己,并体验对自己说一句话:“亲爱的,我看见了你的努力,谢谢你,辛苦了。我会一直爱你。”

说完的感受,是什么呢?
抱抱你,晚安


美国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 Christopher K. Germer 博士和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教授 5月24日-28日将首次在中国?教学:如何真正关怀到自己。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客服电话:400-629-0077
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爱自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海蓝博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