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2018/2/12 中国好学者

    

     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

     文| 财四爷

     摘要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把北上广深的房产卖了,拿着数百万巨款,再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买个房子,做一个世外之人,潇洒、悠然地度过余生。然而,绝大数人对此只是想想,并不敢真正付诸于行动。但,我是个例外,因为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1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并有幸拿到了北京的户口。2005年,看到有朋友开始买房,于是我也鬼使神差地在北京西南三环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房价是4000多一平米,我买了一套116平米的3居,房价高达40多万。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因为我的工资也不过4000元。但我说过,我是个有魄力的人。

     拿着家里的资助和自己多年攒下的几万块钱,首付了15万,贷款25万,10年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买下来了。

     于是,5年后,我还清了房贷。10年后的2016年初,我以495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

     至于卖房的原因,一是当时工作上的不如意;二是家里年迈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三是老家亲戚朋友的各种劝说;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判断,北京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崩盘。于是,我以惊人的魄力把它卖了,同时也辞去了北京的工作。

     手握500万巨款,像打完胜仗的将军一样凯旋,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一个十八线农村。

     于是,花了30多万,迅速把自家的破房推倒,重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自己又花了40多万,在市中心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加上装修、买车,以及“借”给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的赞助费,手里还剩个300来万,分别存了定期、余额宝,还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就这样,我梦想中的赛神仙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2

     帮老人治好病,参加各种朋友聚会、各种胡吃海塞,还去视察了一下别的国家,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真的很快乐,毫无压力。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2016年底的时候,我卖出的房子已经涨到了870万,涨了近400万。

     这开始让我有了些许的不爽。

     伴随着心态的改变,我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几分厌倦。

     北京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身边的朋友虽然多了,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我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

     不对啊!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神仙生活。

     去镇上最大的超市买点东西,发现无论什么都比北京贵。一瓶2L的大可乐,一般都在8-9块钱,而北京我记得也就5块多一瓶,贵的时候不过6块钱。

     然而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贵也就算了,但买到的东西一不留神就是山寨货。比如“OO糖”、“漂柔洗发水”、“美地电风扇”,还有“旺好牛奶”。

     想去上班,才发现这里根本找不到适合我的企业,甚至这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行业。

     3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份跟互联网沾边的工作,进了公司做了几天才知道,竟然让我做网管。我一个高级架构工程师,拿着2000块钱的工资也就算了,还要做网管,还要修电脑?

     我们这里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也就相当于北京的城乡结合部,甚至还不如。

     想约朋友去咖啡厅坐坐,抱歉,没有!想去吃个海底捞、绿茶、呷哺呷哺?没有。就连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个倒是有,只不过名字是二合一的“麦肯基”。

     你可以想象,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外地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各种不适应的窘态吗?

     就这样混混沌沌的,虽然身揣300万巨款,虽然利息都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疯狂花销,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废了。我看不到未来,我的未来也许就是这样——拿着钱,等死。

     一个人的精神垮了,万事都变得不顺。

     老人的病情再一次加重,治疗、抢救先后花了几十万,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后事之后,我再一次以我的魄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回北京

     4

     北京这个城市,让无数北漂一族痛并快乐着。

     三分之一的工资交给了房东,紧张的工作压得人透不过气,从地铁上小跑着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活节奏的快速。但是,说起在北京工作,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带着几分自豪的。

     这里有着全国最高的工资,有着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着最好的商业、医疗、教育资源,有着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了我之前住过的小区,我的眼睛有点模糊了。一切虽然都是那么熟悉,但我的家已经不属于我,我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与我当初相同户型的房价已经是900多万了,我要感谢317新政、感谢限购政策,要不是317,现在房价一定过千万。

     然而这900万,相对于我兜里的300万来说,仍然是遥不可及。由于之前在北京有过贷款记录,现在我再购房只能算是二套,首付要60%。对,是540万,还差200多万的缺口。

     我实在不想租房,而且有了之前的经历,我已认定,我的后半生一定会在北京度过。

     5

     于是,我七拼八凑到了350万,付了首付,在同小区又买了一套近600万的小两居,70多平米。

     3个月后,我终于搬进了新家,虽然比之前小了些,但是我觉得很踏实,也很满足。

     很幸运,我两年前离开的那家公司,经同事推荐,又一次收留了我。

     我的工作回来了,我的朋友圈回来了,我的生活也回来了,我的呷哺呷哺、我的绿茶、我的麦当劳肯德基,我终于又恢复了两年前的生活。

     现在,就连老板冲我发脾气臭骂我时的样子,我都觉得是那么的帅。

     如今,我的最大梦想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在我退休之前,把房子换回同小区116平米的三居。

     文章来源:“财经大字报”

     拓展阅读:

     大城市与精神生活

     齐美尔

     大城市人的个性特点所赖以建立的心理基础,是表面和内心印象的接连不断地迅速变化而引起的精神生活的紧张。

     首先要理解大城市精神生活的理性主义特点,大城市的精神生活跟小城市的不一样,确切地说,后者的精神生活是建立在情感和直觉的关系之上的。直觉的关系扎根于无意识的情感土壤之中,所以很容易在一贯习惯的稳定均衡中生长。相反,当外界环境的潮流和矛盾使大城市人感到有失去依靠的威胁时,他们——当然是许许多多个性不同的人——就会建立防卫机构来对付这种威胁、他们不是用情感来对这些外界环境的潮流和矛盾作出反应,主要的是理智,意识的加强使其获得精神特权的理智。

     典型的大城市人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事务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这使得现代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变成一种计算智慧。首先,这么多人聚居在一起,利害关系千差万别,他们的各种来往和活动相互间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如果在约好的事情上和工作中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那就会全都乱了套,

     大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迫使生活要遵守时间,要精打细算,要准确,这不仅与它的货币经济和理性主义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使生活的内容富有色彩,有利于克服那种要由自己来决定生活方式、拒不接受被认为是普普通通千篇一律的外界生活方式的非理性的、本能的、主观独断的性格特点和冲动。

     另一方面,准确地一分钟一分钟地规定生活方式而形成最无个性的同样的因素也在谋求最有个性的东西。当主体必须完全接受这种存在形式的同时,他们要面对大城市进行自卫,这就要求他们表现出社会性的消极行为。大城市人相互之间的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叫做矜持。在小城市里人人都几乎认识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而且跟每一个人都有积极的关系。在大城市里,如果跟如此众多的人的不断表面接触中都要像小城市里的人那样作出内心反应.那么他除非要会分身术,否则将陷于完全不可没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我们面对在短暂的接触中瞬息即逝的大城市生活特点所拥有的怀疑权利,迫使我们矜持起来,于是,我们跟多年的老邻居往往也互不相见,互不认识,往往教小城市里的人以为我们冷漠,毫无感情。

     为什么偏偏只有大城市才会引起最独特的个人存在的欲望呢(不管它是否总有道理,也不管它是否都能成功)?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通过那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精神的东西对主观精神的优势,现代文明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在诸如语言和法律、生产技术和艺术、科学和家庭环境问题上体现出了一种总体精神,这种总体精神日渐发展,结果是主观的精神发展很不完善,距离越拉越大。如果我们纵观一下一百年来由于各种事物和知识、由于教育和舒适的条件而形成的文明,用它来跟同一时期的人的文明进步比较一下(哪怕跟最高的水平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发展差异是令人吃惊的。在某些方面,如教养、关心体贴人和献身精神,人的文明与过去相比反而有所倒退。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分工的越来越细。因为分工越来越细,对人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单一化。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点时,往往就使作为整体的人的个性丧失殆尽,至少也是越来越无法跟客观文明的蓬勃发展相媲美。人被贬低到徽不足道的地步,在庞大的雇佣和权力组织面前成了一粒小小的灰尘。

     还需要指出的是,大城市是超越于一切个性的文明的舞台。在大城市里,雄伟舒适的公寓建筑、学校的集体生活方式和明确的校服制度,都说明大城市充满着具体的无个性特点的思想。可以说,这种情况不能使个人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个人的生活变得极为简单,个人的行动、兴趣、时间的度过以及意识都要由各方面来决定,他们似乎被放到河面上托着,几乎不需要自己游泳。可是另一方面,生活却越来越由无个性特点的内容和现象组成,而这些无个性特点的内容和现象要排斥本来有个性的色彩和特点,这就刚好使得这种必定能产生最大特点的个性丧失了。

     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此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可在本公号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共同自由本公号专注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每日为您推送第一流的中国政论文章。欢迎关注“共同自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共同自由”~

     现代社会主义智库

     从儒家到华家

     百家争鸣,华家领导

     以华家意识形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敬请关注“中华好学者”!

     专心聆听来自学术界一流学者的声音

     9万关注者的不二选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华好学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华好学者网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学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