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让市场力量驱动创新
2013/10/23 哈佛商业评论

     文/杜骁勇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中国经济眼下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目前的结构性调整正迫使中国国内商业环境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中国经济现在经历的转型再次证明了过去30年间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但同时也表明,它不可能让中国一直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走向未来。与此同时,出于种种原因,在华经商的成本已经急剧上升。此外,中国正在经历老龄化。这个趋势不仅将进一步影响薪酬问题,而且会导致劳动力规模不断萎缩。

     这些变化意味着,无论是中国公司,还是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都无法再继续主要依靠扩张性增长的竞争模式,它们还必须管理成本。这种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同时还能帮助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附加值曲线爬升,朝着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方向取得经济再平衡。随着大量的制造业岗位向外转移,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无法再继续依赖向美国和欧洲销售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而要靠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来提升效率和利润率。

     我们对中国美国商会成员公司进行的最新商业环境调查也反映了这种转变。在我们商会成员公司最青睐投资目的地国家评选中,尽管中国依然排在前三位,但这些公司已经收缩了在华扩张计划的规模。受访公司中,只有18%的公司预计会在未来一年内增加投资、且增幅在20%以上。这个比例只有四年前的一半左右。如果创新是产生必要的资金来实现进一步增长,这个趋势或许会令人失望。

     ——活动推广——

    

     自从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实施大量的支持性金融和财政政策,积极追求“自主创新”的目标。我们商会的成员公司支持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深信,中国不断发育的、真正的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不仅对中国公司至关重要,对外国公司同样如此。然而,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借助一个允许创新思维转化为商业业绩的宽松框架,借此培育一个能够倡导创新文化的体制和监管体系。

     经验显示,在一个对知识产权执法严格可信的环境下,创新就会活跃起来。一旦一家公司能够确保自己在研发上的投入可以带来商业上的回报,同时确信自己对创新拥有所有权,它就会拥有强大的动力去增加创新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此外,公司和个人必须能够通过协商达成适合彼此的条款,同时能够提前理解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以便准确衡量创新带来的激励。如果政府对已经商定的知识产权权益朝令夕改,结果将严重阻碍创新的推动力。

     因此,一个成熟的法律体系以及相关的“体制性基础架构”对于维持这个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公司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具体到知识产权保护,它不应该仅限于政府的行政性措施,而且这些专项行动并不连续。建立一个独立于当地政府行政和政治权威之外、支持和执法常态化的法律体系,同时对侵权者采取更大的处罚力度,这种做法比中国目前采取的机制能更有效地支持创新。

     过去一些年,可以看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担忧:中国采用补贴、贷款以及优惠的土地交易等方式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太多的帮助。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严重地扭曲了资本的价格,居民在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遭到人为压低,而国有企业则利用轻轻松松获得的银行贷款大上项目。这种失衡的政府支持不仅让中国自己的民营经济处于不利位置,而且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而这些都是有可能催生创新的因素。

     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打造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同时允许更多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投资者和服务业参与创新这场竞赛,这点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来说必不可少。很多外资企业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在中国设立了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这种投资同样让中国的人才受益匪浅,因为很多公司的运营都采纳全球最佳实践,吸收了中国的工程人员和科研人才。事实上,中国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很多都招纳过在华跨国机构培养出来的中国籍人才。此外,外资服务机构还为中国公司打造进一步创新所必需的内部基础架构提供了知识和支持……

     ——————————————

     阅读更多请点击页面下方链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