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封面】卷首语+目录摘要
2014/7/10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7月刊现已上市,欢迎阅读。以下为本期杂志的总编寄语及内容摘要:

     找到自己的全球化路径

     文/殷阿笛

     长期以来,《哈佛商业评论》致力于研究出一条打造全球化企业的理论脉络。在我们看来,在全球化探索方面,最理想的模本是中国的联想集团。这家PC制造商实行了双总部制,一个位于中国北京,另一个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

     执掌联想集团全球定位战略的是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先生。大约20年前,杨元庆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也就是在那时,杨元庆举家从北京移居到北卡罗来纳州。近日,我在普瑞斯顿林乡村俱乐部见到了杨元庆;他当时正主持联想集团一次内部会议,该会议既有战略层面的讨论,也带有庆祝的性质。杨元庆对我讲,他现在既兴奋又有些惶恐,因为联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制造商,但同时这一行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期(详见HBR对话《联想需要我》)。

     面对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联想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贯彻其实施多年的全球化模式。该模式的一个独特元素是,几乎完全依靠本地管理人才,对此,杨元庆对我解释说:“这造就了信任文化。”现在联想集团全球范围内共有5.4万名员工,但只有约50人离开原籍到其他国家工作。

     2005年,联想集团并购了IBM的PC部门,也因此成为全球性企业。从那时起,联想集团迅猛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掌握了众多知名产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此后进行的一系列并购:今年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并从谷歌手中拿到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要想在“后PC时代”,或者按照联想集团的说法,在“PC+时代”获取成功,极为不易。但杨元庆信心满满,他并不介意挑战苹果和三星公司。他甚至还说,任何公司都应该会从联想集团这里学到知识,因为“联想集团拥有多元化的团队以及组织文化”。

     整整30年前,一批重要的中国公司包括海尔、万科和联想等都是在1984年创立的。它们当初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生存,要多挣些钱,进行规范化经营。当初那些小的可以忽略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行业巨头,它们的发展路径值得更多中国公司学习、研究。

     殷阿笛(Adi Ignatius)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总编辑

     >>>>>本期杂志主要文章目录<<<<<

     聚光灯 Spotlight

     数字化时代

     打造终极营销机器

     过去10年,营销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发展速度可能只有信息技术可与之媲美。新潮的营销工具和战略不出几年就被淘汰,新方法日新月异。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品牌管理出现40多年后,营销部门的组织架构却没有什么变化。直到今天,在许多企业中,老套、僵化的等级结构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决策导向型营销

     先行者发现,更有效的方法是找出为成功产品或者服务营销所需的、最重要的决策,然后着重提高这些决策的效率。他们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各方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打破组织内部的藩篱,提升决策效率。

     解密29种消费者关系

     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由来已久。今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个性化解读和管理消费者关系。但新的挑战立刻出现:消费者期待企业能善解人意,给予他们想要的品牌关系,遗憾的是,很多品牌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首席技术营销官崛起

     IT已成为市场营销的关键,许多公司开始选择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高管。这些人作为公司变革的“代言人”,为了创造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能够跨部门跨组织协调工作。

     HBR对话

     “联想需要我”

     联想的“保卫+进攻”双拳战略既让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行业第一,又让联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领域主动布局。在“PC+”时代,联想将瞄准前面的苹果和三星,不断挑战它们的地位。联想的信心来源于四方面:清晰的战略,高效的业务模式,创新的产品和多元化的团队文化。

     特写 Feature

     决胜要素:让供应商稳赢订单

     在B2B市场中,非战略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不能再靠低价和特色赢得采购经理的青睐了,必须找到决胜要素才能稳拿订单。决胜要素是某个产品里的某项要素,能够让客户业务产生有价值的变化,帮助他们解决重要问题。

     创新团队“集结号”

     如果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知且简单明了,那么愿景型领导者能够发挥良好作用;但如果问题需要原创的解决方案,那么就没人能预知前进的方向。领导创新显然不是设定愿景并鼓励人们将其付诸实现,而是建立一个有意愿、有能力产生新想法的团队。

     全球 The Globe

     本土巨擘50强:新兴市场企业的本土制胜之道

     凭借独特优势和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本土明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要征服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应向这些“本土巨擘”取经。

     实战复盘 How I Did It

     竹叶青董事长:以“品牌”破局

     中国有全世界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两千年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但在过去却没能孕育出一个茶叶品牌。面对市场区域化和碎片化的局面,竹叶青依靠品牌之路不但打破了这种困局,还进入全球奢侈品行列。

     洞见 Insight

     中国管理教育的国际化挑战

     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管理教育却出现同质、教条化和过于偏重理论等现象,实际上我们应该创造机会深入考察中国公司在国外面临的问题和境遇,并且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大趋势 Trends

     互联时代的全渠道客户体验

     消费者对客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企业却迟迟未跟上变化的步伐。在渠道日益多元化,客户体验日益复杂的趋势之下,企业需要打造具有一致性与互联性的全渠道体验来迎接挑战。

     感兴趣本期文章?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订阅细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