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风投来说,战略价值和财务回报到底孰轻孰重?
2016/12/13 哈佛商业评论

    

     大多数人对传统风险投资(VC)模式较为熟悉:投资公司审慎地将资金投入到一批创业项目上,虽然其中大多数会失败,但如果有几个幸运获得成功,将带来惊人回报。不过,40多年来,还存在另一种风投模式: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C),即一家大公司投资邻近行业的初创公司。传统风投完全是为获得财务回报,而大多数企业风投背后是战略动机。大公司知道自身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不如初创公司,于是建立内部风投部门,对初创公司进行投资,以了解对方新产品是否可能影响本方竞争地位;如果创业公司将改变竞争格局,则可抢先将其收购。

     这就是企业风投,至少理论上如此。过去5年里,这个概念尤为火热。从2011年到2015年,美国的企业风投从1068家增至1501家;从2012年到2015年,它们的投资金额增长4倍,达到750亿美元。然而,随着更多公司进入风投领域,一些观察者注意到,企业风投目标正在转变。很多企业风投的首要目标不是改善本公司战略地位,而是像传统风投一样,紧盯财务回报。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研究者——研究生迈克尔·罗夫斯(Michael Rolfes)和教授亚力克斯·彭特兰(Alex “Sandy” Pentland),决定考察这一变化。他们对16位企业风投部门领导者进行了深入访谈,问题集中于风投部门的目标、组织结构、利益相关方和监督、薪酬和激励模式,以及成功的衡量标准。受访者中,有14位称,投资活动的主要目标并非财务回报。但随着访谈深入,研究者发现了“突出的内在矛盾”。他们指出:“虽然不事声张,但很多公司实际上在鼓励与表面目标相冲突的投资行为。”

     尤其是,半数受访公司承认使用财务指标,一般是现金回报率或内部收益率(IRR),来衡量投资的成败;超过40%受访公司将财务回报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或薪酬评估程序。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有其道理:财务指标符合习惯且方便使用;而且即便以战略目标为优先,企业风投还是希望赚钱的。然而,理论上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操作中对财务指标的侧重相抵牾,显示出企业风投未能充分实践其主张。“在很多访谈中,受访者会承认,’的确,使用这些指标没有多大意义’。”罗夫斯说。

     另外,企业风投的一些做法表明,它们并未利用机会,最大程度地确保其战略投资者地位。例如,25%受访企业风投并未进入标的公司董事会,这意味它们失去了获得市场情报、干预标的公司发展的机会。约70%受访者称,并无兴趣收购所投初创公司。研究者还发现,在进行投资时,几乎所有企业风投都会与其他风投合作,组成辛迪加(deal syndication)。这样做能降低风险、增加潜在财务回报,但会削弱企业风投的控制权和战略地位。

     根据访谈中得到的信息,研究者对每家公司按1-4分打分。4分表示企业风投的实际目标、行为和关键绩效指标与其声明的目标完全相符,1分表示企业风投存在“严重的自相矛盾情形,缺乏一贯的原则或目标”。16家受访企业风投的平均分为2.6分,表明其理论目标和实际行为存在一定冲突。研究者考察公司特征和得分的相关性时,发现一个指标格外突出:公司年龄。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风投,平均得分比成立不到5年的企业风投低25%。因此相比年轻公司,成立时间较长公司的实际投资行为与表面目标偏离较大。研究者猜测,这可能与公司内部文化或权力格局变化,以及人员流动或管理层更迭有关。研究者还发现,相比监管较宽松行业(如软件、零售)的公司,监管较严行业(如能源、金融)公司的风投活动与战略目标偏离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监管较宽松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风投有更多选择。

     在指出企业风投普遍过于注重财务回报之后,研究者刚刚开始考虑解决方法。罗夫斯说:“我们将继续考虑,对于刚进入风投领域的公司,以及已经走错路并希望改正的公司,能给出哪些具体建议。”

     目前,研究者发现,公司CEO的积极介入是一个正面影响因素:通过坚持主张本公司风投部门的战略投资者角色,CEO能降低企业风投对财务回报的关注度。研究者还认为,公司需要更好地衡量投资初创企业的非财务价值。“这个任务当然非常困难。”罗夫斯说,“公司知道财务指标并非最合理,但还没想到如何替代它们。”

     【理念回归实践】

     “还没人弄明白如何衡量战略回报”

     自2013年成立,通用电气的风险投资部门(GE Ventures)投资了超过100家初创公司。2015年,GE风投被行业杂志《全球企业风投》(Global Corporate Venturing)评为最佳企业风投。GE风投首席风险与投资官大卫·梅休(David Mayhew)最近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介绍该部门如何坚守目标。以下是采访摘录。

     HBR:在获得财务回报的欲望和战略投资的需要之间,你如何保持平衡?

     大卫·梅休: 我们非常慎重地选择所投资的行业。对于每个涉足的行业,我们都严格定义了对GE业务有很高战略意义的投资主题。通过遵循这些规则,我们就能聚焦于战略目标。但也不能只关注战略契合度。任何不关心财务回报的企业风投都玩不长。

     HBR:你们如何帮助标的公司取得成功?

     大卫·梅休: 我们非常务实,不像很多企业风投,只会写张支票坐等回报。我们和标的公司合作,使GE能够测试和应用其产品,并帮助其建立分销渠道;让它们了解GE全球研究中心和各事业部;邀请它们的管理者到克罗顿维尔(Crotonville)的培训中心提升管理技能;利用GE的规模和采购能力帮助它们拿到进货折扣;免费为它们提供实习生等。我们还为标的公司提供很多其他帮助,其中大部分是GE独有的。

     HBR:你们如何衡量投资带来的战略价值?

     大卫·梅休:这是我们这一行的头等难题。衡量财务回报很容易,但对于如何衡量战略回报,还没人能给出有说服力的固定答案。我们有一个问题清单:标的公司是否把产品卖给GE,或GE把产品卖给对方?我们是否合作开发产品或服务?双方合作能否降低成本或改进产品,从而提升GE的生产率?我们投资的相当多初创公司至少满足其中一项条件。

     关于本研究:迈克尔·罗夫斯(Michael Rolfes)、亚历克斯·彭特兰(Alex “Sandy” Pentland):《企业风投组织动态研究》(Organizational Dynamics Withi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Firms,研究项目)王晨 | 译 齐菁 | 校 时青靖 | 编辑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6年11月《企业风投正在改变目标》(Corporate VCs Are Moving the Goalposts)。《哈佛商业评论·金融》编辑|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