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Facebook“泄密门”,扎克伯格能力挽狂澜么?
2018/3/23 哈佛商业评论

    

     小佛爷说

     3月17日,Facebook泄露5000万用户信息丑闻爆发。数千万Facebook用户的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获取并利用,向这些用户精准投放广告内容,帮助2016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Facebook在两年前就知晓事件的情况下,并未及时对外披露这一信息。

     3月21日,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声明,“我们有责任保护您的数据安全,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不配给您提供服务。”除了扎克伯格个人的声明之外,Facebook官方对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事件也做出了回应。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数据使用的限制,防止被他人滥用。面对泄密门,扎克伯格是力挽狂澜的领导者,还是只是个管理者,领导者该如何出手?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2010年某一时刻,墨西哥湾某钻井平台突然爆炸沉没,11名工作人员死亡,原油以每分钟43桶的速度泄漏到海洋。假设你是英国石油公司(BP)总部第一个接到这则消息的人,你会怎么做?你会和哪些同事开会,优先讨论哪几个问题?你会发表声明、发布一条推特,或派发言人赶到现场澄清事实吗?你更关心稳定局面,还是带领公司走出困局?

     在这个推特时代,不论是处理一场大风暴,还是一条已经开始扩散的客户投诉小推文,组织迅速、巧妙应对危机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突出。调查显示,高管如今将“声誉风险”列为他们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坏消息传播的速度比以往快得多。去年春天,某乘客被强行拉下飞机的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福布斯》标题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这件事的危害:“美联航如何在一天内成为世界上最令人憎恶的航空公司。”

     很多陷入这种困境的公司往往会将救急工作先交给危机管理顾问,或者说“急救员”。但这个领域的专家詹姆斯·哈格蒂(James Haggerty)指出,如果你突然遭遇了危机,没有任何准备,就需要立刻获得外部援助。在《首席危机官》(Chief Crisis Officer)一书中,他建议公司采取以下3步避险措施:1)指派负责危机管理专员,而且这个人不能是CEO,但又要能够委以重任,比如CEO的直接下属、经验老到的PR帮手或首席法律顾问助理;2)委派应急小组协助此人;3)对应急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培训。

     哈格蒂根据危机蔓延速度,将危机分为“爆炸式”和逐步扩散式(比如重大诉讼案)。此外,他还研究一些具体问题,如限制媒体渠道。哈格蒂的观点有战术指导意义:他认为公司必须制作单页压膜战术手册,类似美式橄榄球联盟(NFL)教练在场边指导时使用的战术板。

     在哈格蒂看来,BP对本次“深水地平线号”事件的回应是“世界上最差的PR回应之一”,不仅时任CEO的托尼·海沃德(Tony Hayward)难辞其咎,整个领导团队也没有事先讲好,一旦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对石油公司来说,这类风险很常见)该如何回应。他说:“我认为BP的错误不在于事发后给出的拙劣解释,而在于缺乏周全、可行的计划,直接导致公司做出如此笨拙的回应。”

     危机管理顾问、《危机领导力》(Crisis Leadership)一书作者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提出的解决方案稍有不同。他基于学术研究,指出流程图和任务清单可以先放在一边,我们要更注重发展“危机准备文化”和足够稳重的领导者——即便外界变化再快,他们也能做出审慎、睿智的决定,而这正是危机处理必需的能力。

     约翰逊认为,急性应激反应会带来两大偏见,让人类无法做出明智决定。其中一个是“干涉偏见”,指不自量力,选择组织无力承担的任务。另一个是“放弃偏见”,即避免担责任或归咎于他人的倾向,律师特别喜欢利用这种偏见。但约翰逊指出,要想扭转危机,你必须抑制以上倾向,努力了解事情真相,忖度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并确定救急工作指导纲领。他写道:“忍住冲动,别立刻采取行动。”忽视刺激性反应、与优秀团队合作、获取真相、提问并倾听,之后再制定计划。

     约翰逊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对“911事件”的反应为例——小布什总统得知纽约市遭到袭击后,依然和佛罗里达州的小学生坐在一起交谈。这似乎有悖直觉。“但他的镇定自若,反而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反应的时间。”约翰逊写道。

     哈佛商学院历史学家南希·克恩(Nancy Koehn)研究了另一类危机——领导者陷入决策困境,无法做出最终决策。她在《危机造就领袖》(Forged in Crisis)一书中,描述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德国反纳粹牧师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和20世纪60年代的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5位领导者经历这一危机时的表现。

     克恩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看到约翰逊提到的几个特点:镇静审慎,以及重压之下依然愿意保持耐心。比如,林肯“发现在特定情形下控制情绪,不立即行动或者根本不采取行动,效果反而更好”。她写道:“紧要关头时,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主要用在如何即刻做出回应,所以如果有人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佳解决方案,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但历史证明,有时事实的确如此。

     此处要说明,以上三本书内容迥然不同。如果公司因某热门视频,股价急速下跌,你很难想象CEO会问:“林肯会怎么做?”但这些书之间并非毫无关联。睿智的CEO可能会将策略性危机管理任务交给副手,事先组建团队并制作好不同版本的战略手册(压不压膜都可以)。同时他也要保持镇静超然,将眼光放长远,并清楚在很多情况下,“静观其变”才是最明智的反应。

     丹尼尔·麦克金|文

     丹尼尔·麦克金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高级编辑。

     刘筱薇| 译 蒋荟蓉 |校 万艳 |编辑

     本文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3月刊《领导者才能力挽狂澜,管理者不行》

     《哈佛商业评论·危机公关》

     编辑|王婷tingwang@hbrchina.org

     内容或商务合作请联系: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