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后悔当初解散了乐队,新裤子聊起了中年危机
2019/7/18 8:00:00李源 哈佛商业评论

    

     这个夏天,乐队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热词儿。因为一档综艺节目,31支风格迥异、或组队已久或尚且年轻的乐队走进大众视野。乐队与综艺,这看起来相当违和。在公众认知里,乐队都是各色的,桀骜不驯的,不屑于受到主流认可,更不屑于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综艺则恰恰相反,它需要主流人群的追捧,需要看点和热度,甚至不惜无中生有制造话题和矛盾。这么拧巴的节目就这么开播了。果真,起初乐队成员们大多爱谁谁的劲头,冷着脸戴着墨镜坐在第二现场,对不喜欢的同行毫不客气地恶语相向。

     但随着“赛制”的推进,他们认真起来,较劲,想证明自己,想争个输赢。你看,竟然没谁是能“免俗”的。这话毫无恶意,我绝不认为乐队不应该“流俗”,恰恰相反,因为综艺的需要,乐队录制短片,在台前介绍自己(你何时在音乐节上见过乐队讲创作动机),让我们看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真诚。特别是,当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开始讨论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是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事实上,即便年龄已经正式越过门槛,许多人连“中年”这个身份都难以接受,至少也得通过拒绝油腻,把自己和普通中年区别开来。所以当一开口就能把人唱得热泪盈眶的彭磊,开始平静地讨论自己的“中年城堡”时,我看到了这个综艺最引起共鸣的那一面:没有谁能轻松摆脱生活的漩涡,轻狂如少年的他们也要真实面对。

    

     精神分析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Elliot Jaques)在1965年提出“中年危机”的概念,指的是从米开朗基罗到高更等数位艺术家在中年时对自己早年的作品感到不满,创作生涯发生巨大转变。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中年危机就是意味着对职业的倦怠感和停滞感,就像彭磊说的那样,生活琐碎,创作无着。你看,你不也一样?看着乐夏,一次次泪流满面,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更加憎恨眼前这份无聊的工作。

     这种挫败感和深深的遗憾其实并不只出现在中年,只是在中年尤为突出而已。不过,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系教授基兰·赛提亚教授认为,这并不是无药可救。

     1失落感其实是价值感

     基兰·赛提亚从哲学中获得的一些观点,他主张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他指出随着时光推移,生活的可能性逐渐减少,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受限。我们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每次选择都会排除其他可能的选项。我们总是在事业中期意识到,有一些生活自己未曾经历,继而感受到缺憾与痛苦。

     许多人都曾有自己的职业梦醒,想组建乐队,想做诗人或者医生,但最终可能做了会计或者软件工程师,人到中年我们回顾过往岁月,眼前重新浮现出当初未选的道路,有时是释然,有时却带着失落。

     我们为什么会对其他可能的生活和没有选择的专业产生失落感?即使一切顺利,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不同选择实现的是不同维度的价值。值得花时间的事物,在不同方面“值得”。当面临两个选择,即使确定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也会产生失落感。

     这说明失落并不意味着有什么做错了。即使结果非常好,对某些事情的失落感总会出现,而且无法摆脱。遗憾表明你重视很多事物。要记住,这种失落感说明一件好事:你有能力在各行各业发现价值。

    

     2分清“如今的想法”和“当时的感受”

     《乐队的夏天》里有一段九连真人的采访,曾经一起做乐队的朋友一起喝酒,九连“火了”,朋友送上祝福,言语间尽是“如果当初我也不放弃”的遗憾。其实每一种职业之路都会出现弯路,中年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以往走过的弯路感到悲哀。基兰·赛提亚的一个朋友放弃音乐去当了企业律师。工作十年,她发现工作无聊得令人绝望。她苦恼的不是想改变现状,而是希望能改变过去。为什么错误地放弃了音乐?这种苦恼该如何应对?

     哲学又一次指明了道路。你要区分出“现在对当时的感受”和“当时应该做的事”。那位朋友为放弃音乐而哀叹时,我提醒她,假如当初没有去法学院,就不会遇见后来的丈夫,也不会有女儿。爱可以战胜悔恨感,友情、项目,我们追求的事物带来的满足感亦然。

     哲学家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写道:“如果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我们就有了……理由,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其他道路。其他的生活也许更好,但会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我们的生活由细节组成,并非抽象的想象。“可能拥有更好的事业”是一个虚无的念想,你可以用“现在的事业很好”这样具体的事实与之对抗。沉浸于生活中,关注你珍爱的人、情感关系及活动,这些宝贵的东西都有赖于你现在选择的事业。

     3寻求“当下”的意义

     对很多人来说,在事业中期感到不安的最深层原因并不是对过去懊悔,而是感到现实无意义。原因是,你要么是工作中用太多时间用来纠正问题和避免坏结果,而不是去做具有实在价值的事;要么是目标感和成就感消失了。解决办法是,腾出时间在工作中或工作以外做一些让你感觉舒服的事情,比如启动一个推迟了几年的好玩的项目,重拾或新培养一项业余爱好。你还要调整自己的方向,不要太以目标为导向,就能消除当下的空虚感,而不必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及效率。

     基兰·赛提亚在他的著作《中年人哲学指南》里总结:在事业中期意识到缺憾,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要试图忽略。对当下事物的依恋可以抵消对过去的遗憾。要为有存在意义的活动留出空间。要重视过程,不要只盯着项目或成果。

     《乐队的夏天》也许会帮助许多岌岌可危的乐队再继续走下去,会让许多人重燃摇滚梦想。但无论如何,“如果当初”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正因为生活从来不能重复选择,才会“生活因你而火热”。

     李源 丨文

     李源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总监

     《哈佛商业评论》

     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佛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