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样吃饭风险太高
2022/4/9 16:00:34 科普助力大健康
人物介绍 PROFILE
李 军
副主任医师
高校讲师
黄石市第五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专家委员会 委员
黄石市老年病康复医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 理事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机械通气对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治、支气管镜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大夫,我们只是喂了几口菜饼,看着老人吃得挺好,我们也都想让他多吃点。.......没想到今天下午就喘得特别厉害。
多半是误吸了。
可是没看到他咳嗽或者吐啊,怎么会误吸了呢?
幸亏及时打了120送到医院,不然就抢救不过来了。
警惕
一家人听着惊出了一身冷汗。最近,黄石五医院呼吸内科已经收了好几个类似的病人,基本都是老年人,其中最严重的两位患者使用了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抢救。
平时,科室经常会接诊到这样的病例,有时候家属看着老人只要张口,就不断喂食,也不管有没有吞咽,生怕喂少了缺少营养,有的甚至最后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家属怕打扰老人休息,就顺其自然。过不了几天就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加重,有的甚至突然出现窒息,还没等发现就已经出了意外,一家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误吸造成的。
1
什么是误吸?
首先还是要从我们进食的过程说起,正常进食中,从张嘴、咀嚼到吞咽应该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过程,被咀嚼后的食物连同口腔内的分泌物一同进入食道、胃。食物在吞咽过程中必然要经过咽部,咽部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食物经过咽部的时候,正常人的会厌、声门具有保护性的反射,避免食物或异物进入气道。这也就是为什么正常饮食、喝水过程中不会发生呛咳的原因。一旦发生误吸,就是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液体等进入声门以下的气道。
误吸包括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显性误吸是在进食、饮水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呛咳、喘憋等不适。隐性误吸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是不伴有呛咳动作的误吸。可以发生在老年人、中风后遗症患者、老年痴呆等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这些人由于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及疾病影响,其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减退,进食过程缺乏协调性,非常容易出现误吸食物残渣、消化液等进入气道。
2
误吸会造成哪些危害?
容易造成反复的肺部感染,甚至因为一次性误吸的内容物过多,导致窒息的风险,危及生命。大部分时候,大家关注的是显性误吸,看到明显呛咳的动作,才意识到是发生了误吸,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然而,隐性误吸更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误吸,轻者引起肺部感染,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重者甚至危及到生命。
3
如何预防误吸?
第一
是否存在吞咽困难
学会判断
误吸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评估被检查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指导被检查者取端坐位,告知其将30毫升温开水尽量一次性咽下,观察全部饮完是否出现呛咳、以及饮水次数和时间。
当然,做这个试验的前提是需要被检查者神志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如果连指定动作都不能配合完成或不能理解,那就没有必要强行去做。
1级
1次顺利喝完,无呛咳
2级
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未出现呛咳
3级
能够1次将水咽下,但出现呛咳
4级
分多次咽下,但有呛咳
5级
频繁呛咳,几乎不能咽下
对观察到的结果判定为以下三种情况:
正常
1级,5秒内喝完为正常
可疑
1级但超过5秒以上或2级者为可疑吞咽障碍
异常
3-5级伴有呛咳
第二
注意进食
相关要点
记住一个口诀:进食体位需正确,不要躺着要坐着;食物种类应合理,少量多次保安全;饭前饭后要清洗,不可吃饱就卧睡;平日训练多观察,避免误吸才健康。
进食体位需正确
进食体位需正确,不要躺着要坐着。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卧床,准备进食前,需要将老人扶着坐起来或半坐卧位,进食过程中要保持头部微微低下或平视,切忌仰头位。
食物种类应合理,少量多次保安全。在给老人准备食物种类时,需要根据他们的日常饮食情况和是否存在吞咽困难,还应该注意每日的精神状态和反应情况。如果是有吞咽功能减弱的老人,选择相对容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比如将流质食物拌成糊状。采取少量多次、细嚼慢咽,养成良好进食习惯,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出现的吞咽困难。
饭前饭后要清洗,不可吃饱就卧睡。无论是进食前后,都应该观察老人的口腔,尤其是饭后,一定要清理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清洁。进食后要尽量至少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1个小时,避免饭后立即躺平出现的返流误吸风险。
平日训练多观察,避免误吸才健康。对于照护老人,尤其是有吞咽功能减退的老人或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的患者,做好饮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平日可以鼓励老人多做咳嗽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增强吞咽时的气道保护。
最后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观察到进食困难加重或不能配合进食,一定要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881-892
(图片来自网络)
关
于
儿
童
关于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法,
可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神兽居家,谨防异物 专家教您海姆立克急救法
策 划:陈 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责 编:高 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编 辑:秦 丹
悄悄告诉你,
我们这里有全湖北省医疗圈各路专家大咖,
你们更期待谁的科普作品呢?
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关注健康
关注我们
↓ ↓ ↓ 好习惯
关注、点赞、收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普助力大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