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发烧?
2023/4/12 10:07:10 科普助力大健康
熊小蓉 武汉市普仁医院
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从事儿内科和儿保科工作数年,能熟练处理儿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能进行合理营养喂养、科学育儿等相关咨询工作。现负责科室微信公众号科普文推送,参与带教工作,发表SCI论文1篇,参加省市级科研立项2项。

?

孩子
发
烧
家长
手足无措
孩子发烧是每个家长都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也总让很多家长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发热。
- 什么是发热? -
通常,直肠温度、耳温38.0℃以上,口腔温度37.8℃以上,腋温37.5℃以上可视为发热。正确的测量体温的方法:安静状态下使用水银温度计或者电子温度计测量腋下5-10分钟,35.3-37.3℃之间是正常体温。
38.5
以上
体温38.5℃以上,必须马上吃退烧药吗?
答案是NO!
家长需要清楚孩子会发热是机体在和病原做斗争,是正常的现象,代表孩子的免疫力在起作用,退烧药的作用只是让孩子感觉更舒服,如果孩子精神、反应、食欲好,没有感觉不舒服,是不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可以密切观测孩子的一般情况和体温变化。

关于
退热贴
不吃退烧药,能用退热贴吗?
退热贴的的作用是让孩子感觉更舒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度来选择是否需要给孩子用退热贴。
如果孩子没有感觉到不舒服且不喜欢贴,是不需要用退热贴的;反之,可以用退热贴缓解不适感。
可以使用打针降温、
灌肠降温吗?
通常打针降温是打的激素,虽然能迅速降温,但会掩盖病因,干扰医生的判断,对整个疾病病程也没有作用。
如果能口服退烧药,便尽量避免灌肠降温,灌肠降温会增加孩子不适感。


发烧了能吃退烧药吗?
现推荐口服的儿童相对比较安全的两种退烧药是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林)。口服乙酰氨基酚年龄需>3月;口服布洛芬年龄需>6月;针对3月以下小婴儿,不建议口服退烧药,推荐物理降温;如果体温比较高,需要口服退热药时,建议遵医嘱来。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 详细讲解 -
体温升高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小于3月小婴儿体温达到38℃;
3-6月,温度达到38.5℃;
6月-3岁,体温达到39.5℃,且持续1天;
大于3岁,吃了退烧药后精神、反应可,食纳可,可正常学习玩耍,可在家密切观察;

40℃以上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任何年龄阶段体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
其他症状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若出现以下情况:前囟凸起、前囟凹陷、异常烦躁、萎靡不振、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干哭无泪、反应迟钝、呼吸费力、抽搐等,立即就医。
给孩子退烧时常见的4个误区
仔细阅读
1、捂汗退热
土方子
老百姓有个土方子: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原因分析:宝宝四肢供血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捂热综合征”,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 发热 VS 用药 -
发热
用药
2、一发热就吃退热药

很多家长认为发热是坏事,见不得宝宝发热。其实,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
原因分析: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优于体温正常时。这些免疫功能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康复。如果过早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但存在退热药本身的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使病程延长,还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3、用冰袋降温
冰袋常用于高热不退的患者,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小婴儿。
原因分析:小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功能差,外界温度过低,尤其是局部大面积应用冰袋,极易使皮下脂肪凝固而成硬肿。


4、带着高热宝宝候诊
看病排长龙的现象很常见。不少家长在宝宝高热后不做任何处理就赶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处理,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原因分析:超过39℃的高热对健康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宝宝高热时,应先给宝宝口服退热药,然后去医院排队等待看病。在看病过程中如果宝宝继续高烧,也不要盲目排队,及时和就诊医生联系,医生一般会灵活处理的。

宝宝发烧期间的饮食
注意事项
多饮水:适当多饮水,减少发热伴有的不显性失水;
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
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其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
鸡蛋羹:取1-2个鸡蛋打匀,加适量温水蒸熟;
西瓜汁:可促进毒素的排泄。
(图片来自网络)
策 划:陈 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责 编:高 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编 辑:秦 丹

往期推荐// 更多科普
肺也会“结疤”——罕见病之特发性肺纤维化,您知道吗?
女神节谈“心”——女过五十,更要护心
3月3日爱耳日,请“听”耳鼻喉科医生说

悄悄告诉你,
我们这里有全湖北省医疗圈各路专家大咖,
你们更期待谁的科普作品呢?
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关注健康
关注我们

↓ ↓ ↓ 好习惯
关注、点赞、收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普助力大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