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离苦得乐,到底离什么苦得什么乐
2017/11/30 10:21:40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本期话题

    

    

    

    
我挺幸福的,为什么要脱离轮回、离苦得乐?

    

    

    
佛教所说的布施,难道就是任人宰割吗?

    

    

    
怀孕时发现宝宝有严重疾病,应该怎么办?

     初入佛门篇 第3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慧灯·问道》第二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初入佛门篇 第4期《佛经晦涩难懂,本意并非吓跑你》

    

    

    
佛教为什么不用通俗简单的方式,让人了解和学习?

    

    

    
有人说我做的行业不好,可我也把很多利润拿出来做了善事,还要改行么?

    

    

    
路遇临死的小动物却无法提供救治,我该怎么办?

     推 荐 观 看

    

     ·《慧灯·问道》第二季初入佛门篇 第1期

     佛菩萨很忙吧,真的有空搭理我吗?

     ·《慧灯·问道》第二季初入佛门篇 第2期

     利益有钱的坏人,这是什么道理?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的《慧灯·问道》节目。在这一期节目当中,我们邀请到了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让徘徊在佛门之外以及刚入佛门的朋友,能够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茫。让我们一起欢迎慈诚罗珠堪布,欢迎您!

     今天我们的节目,继续解答大家在生活当中关于佛法的疑问和困惑。哪位朋友有问题?

    

     观众1:堪布您好。我身边的人都说,学佛需要脱离轮回,离苦得乐。但是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远离痛苦呢?

     主持人:我感觉这是一个有点难回答的问题。

     堪布:对,确实是。佛教提倡让我们离苦得乐。大乘佛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离苦得乐,还要从身边的人开始,让其他所有的众生都离苦得乐,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核心思想。

     你刚才提到的,我们的人生当中有苦也有乐,两者是并存的,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试图离开痛苦?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贫和富当中,我们肯定会选择富,我们不会选择贫,对吧?如果要富裕,首先要脱离贫困才能够富起来,一个人既富裕又贫困,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太可能。当然了,比如说上半辈子贫穷,下半辈子富裕,这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并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所以如果要富裕,首先必须要脱离贫穷,然后才有机会富裕。

     同样的,我们在痛苦和快乐当中肯定会选择快乐,不会选择痛苦。但是你刚才提到的是对的,人生当中有痛苦有快乐,凡是有快乐的地方都会伴随着痛苦,人生本来就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要在其中选择一个呢?从理论上讲,这个选择是没有错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这样选择。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会去看病、治病,我们不会说,人生反正就是生老病死,我无所谓,不可能这样。有健康就有病苦;有病苦就有健康,我们不会说反正我两个都有了,所以我无所谓。我们会选择健康,不会选择病痛,理论上这个选择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在实际当中我们能不能实现这个选择。

     你刚才讲人生有幸福的地方就有痛苦,所以佛教讲,我们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可以用“有漏”两个字来形容。佛教讲的“有漏”,就是有漏洞的、不完美的、有缺点的意思。我们在生活当中感觉到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自己感受得到的这一面,没有去考虑后面更多的事情。如果稍微再往深层去思考,这个幸福和快乐到底会让我堕落还是提升?进步还是后退?这里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漏洞,所以佛教里称为有漏。正如你所说,人生当中、轮回当中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离不开痛苦的。

     但是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把幸福和痛苦分开,把痛苦全部抛掉,只留下幸福?肯定是有的。但要使用这个方法,首先我们要去了解为什么有健康就有病痛;有快乐就有痛苦?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只有幸福、只有健康?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去研究、了解之后,就一定会发现它的根源,也就是为什么有漏的幸福离不开痛苦的原因。

     佛教认为其根源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无知、愚蠢。有人在世俗的层面,也就是在生活中,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然而在另外一方面,他有可能犯非常愚蠢的错误。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导致下面的结果:他追求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了幸福,而后又冒出来他不愿意接受的痛苦。这有可能是因为,他聪明的同时,在另外一方面还不太聪明,他也有不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导致了他的幸福离不开痛苦,健康离不开病痛。

     所以佛教建议我们全方位地了解生活、世界和人的生命。全方位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断掉产生痛苦的因素,并且可以从根源上铲除。从今以后,你的生活当中只有幸福,没有痛苦,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首先理论上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其次,这个理论要去实践、落实,需要我们自己稍微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最后,如果我们的方法没有错,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观众1:谢谢堪布,我明白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堪布。堪布,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可能承载着各种痛苦;但最后解脱或者到达一定境界之后,快乐其实是一种不悲不喜的快乐、大自在的快乐。可以这样理解吗?

     堪布:可以这样理解。不同空间、不同纬度、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当中,所认定的幸福和快乐也有所区别。当我们的智慧、意识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以前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也许觉得不是很重要了。比如我们两三岁的时候特别执着的玩具,七八岁以后可能不太感兴趣了。七八岁的时候觉得特别重要的、特别执着的东西,二十岁以后可能觉得不重要了。所以我们都在不停地抛弃一些东西,一路这样成长。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更新。每一次更新,便会产生新的追求,对周边的东西赋予新的定义。有些定义跟我们过去的定义有冲突,所以我们成长了以后,会主动地否定自己过去的一些价值观。当我们活到七八十岁,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意识也成长到了极点呢?其实不是。如果我们遇到其他的方法,就能够让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和成长。那时我们可能也会有新的价值观,我们也许发现,过去认为的极致幸福和快乐,其实上面还有更高的、更有意义的幸福和快乐。

     主持人:明白,谢谢堪布。所以我们所说的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就是这个道理了。谢谢堪布。我们看下面还有哪位朋友想提问。

    

     观众2:堪布您好。佛教讲布施,是不是我们学佛之后就要任人宰割,别人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呢?

     主持人:这些问题都蛮犀利的。

     堪布:也不是任人宰割。通过学佛锻炼自己,最后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只要是你有的东西,别人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但是现阶段不要求这样,需要有一个过程。像把自己的肉割下来这种身体的布施等,大乘佛教里面讲,当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才可以做;如果境界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就不可以做。所以佛教主张前易后难,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做。

     你家里肯定有很多平时不怎么用的东西,对你来说不是很需要,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却是非常需要的。先从布施这些你最不需要的东西开始,逐渐地学习,最后可以达到连最喜欢的东西也能够送给别人。此时的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多。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已经达到了彼岸,从什么都舍不得的此岸到达了彼岸。彼岸就是只要有人需要,我什么都可以送,至少我内心当中没有障碍和烦恼,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叫做达到了彼岸。

     但是这个中间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不能任人宰割,这样的话谁都不敢布施了,所以没有这样的要求。要锻炼自己,最后把布施的心培养出来以后,你做这样的布施就很容易,而且也很有意乐。这个意乐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过去自己获得东西时都得不到如此的满足感,现在的给予却可以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之前不是给予而是索取,但是索取没有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满足感,所以最后你可以布施。但是还没有训练之前,你可以把不是很重要的东西送出去,这也是一种布施。

     过去的修行人是怎么训练的呢?他把左手和右手当作两个人,左手里面放一个东西,说“这个送给你”的同时放到自己右手里;然后再把右手里的东西送给左手,这样简单地一步一步训练。最后他训练到可以完全布施的境界。

     有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所以不用害怕。

     观众2:谢谢您。

     主持人:谢谢堪布,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

    

     观众3:堪布您好,我替一个朋友问一个问题。如果怀孕时发现孩子是畸形,或者有严重的疾病,医生建议不生下这个孩子,家里人也无法接受一个不健全的孩子,应该怎么办?谢谢堪布。

     主持人:这是一个蛮有争议的话题。

     堪布:是,确实是很多人面对的问题,也很不好回答。这是道德和现实之间的一个选择,很不好说。如果说要保留下来,后期会有很多事情;如果说不要了,那也面临道德或者佛教的因果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面都说不过去。所以在道德和现实之间怎么选择,确实不好说。

     但是,从佛教的角度一定会说,无论如何都要保留下来。因为孩子身体有问题是他自己过去的因缘,把他生下来是你的责任。所以不管怎么样,他有再大的问题、再严重的问题,也是一条生命,所以你要允许这个生命诞生,不要去阻碍。

     他生下来以后,幸福与否跟他自己过去的因缘业力有关系,可能你的付出比对其他孩子的付出要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也跟你自己过去的因缘有关系。父母为什么有这样的孩子,跟父母自己的业力也有关系。所以,如果把孩子做掉了,就会变成恶性循环,后果会更加严重。你结束了他的生命,不等于你们之间的因缘就了了,反而又结下了一个更不好的因缘。所以一定要生下来。你要有勇气为他付出,他是一个先天有缺陷的孩子,而且他是你的孩子,不是别人的,这都有一定的因缘在里面。所以考虑到这些问题,你就应该把他保留下来。

     另外,他也是一条生命,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一条生命,都要允许他活下来。佛教会这样回答,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这样告诉大家。

     道理是这样,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困难,至于怎么选择还是看个人意愿。

     主持人:明白,其实有些时候,面对这种选择会特别纠结。但是就像有些纪录片当中所说,无论怎么样,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馈赠,应该好好爱护他。

     堪布:对,是。

     主持人:感谢堪布的精彩作答,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期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下期再会,谢谢。

     堪布:谢谢!谢谢!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二季,给你光,向光生长。

     每周四和您一起 思考世界 阅读自己

     ? END ?

    

     关注二维码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慧灯之光网站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