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的寄生虫,它可能爬呀爬,就爬到脑子里去了
2023/2/10 21:02:02 果壳病人
韩国丧尸剧《王国》(又名《李尸朝鲜》)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
这部剧讲的是一场奇怪的瘟疫席卷古朝鲜,人们变成了丧尸,失去了理智和意识,通过撕咬将更多的人变成傀儡一般的存在。这场丧尸瘟疫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虫卵,它进入人体后会发育为成熟的虫子,攻入人的脑部,让人们成为行尸走肉。

虫卵进入人体后会发育为成熟的虫子,攻入人的脑部。丨《王国》
电视剧看的是热闹,但虫卵甚至虫子进入脑子,其实并不是一种空想。

脑子里有虫子,是一种病
脑子里长虫子是一种病,叫做“脑寄生虫病”,也被称为“寄生虫性脑部感染”,这病还挺普遍的。在全球各地,都有能进入人脑的寄生虫,它们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文献和新闻报道中。
201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案例,一名18岁的印度男生,因癫痫发作来到了急诊室。当时他右眼是肿起来的,右侧腹股沟已经疼了一个星期,右侧睾丸也有压痛感。检查结果令医生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脑中有寄生虫,核磁扫描能看到他大脑里全是囊肿,之后该男生被诊断为“脑囊虫病”。

对该男生大脑皮层和脑干进行MRI扫描,可以看到造成脑损害的囊肿。丨参考文献2
我们再来看看江西李先生的故事。据央视新闻报道,2018年3月以来,江西的李先生多次晕倒、口吐白沫、肢体抽搐,接连两次被诊断为脑梗死。今年,李先生来到广东的一家医院就诊,经诊断,他的大脑里有虫洞。
手术过程中,医生从李先生脑子里取出了一条11厘米长的活体“裂头蚴”。恢复后的李先生回忆到,自己曾在朋友劝说之下,生吃过蛇胆,寄生虫可能是这样进去的。

这条白色的长条状活虫曾在李先生的脑内蠕动。丨视频截图
印度男生患的“脑囊虫病”、李先生患的“脑曼氏裂头蚴病”,都属于脑寄生虫病。实际上,可以引发脑寄生虫病的虫子多种多样,比如绦虫、吸虫、弓形虫和恶性疟原虫等等。这些寄生虫的虫体或者虫卵可以侵入到人体脑组织,通过移行、寄居等方式,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更有惨者,直到去世才查出症状是寄生虫惹的祸。2018年,一名74岁的日本女性,因持续困倦多天来到医院,入院后出现意识障碍,逐步进入昏迷状态,大脑明显退化。由于一直没找到发病原因,所以医生未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最终该女性入院9天后死亡。
通过尸检,人们才知道该女士死于脑寄生虫病,病原体是一种叫做“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的寄生虫。虽然这种寄生虫在日本并不常见,但近年来,每年都有患者出现。

脑子里长虫子,危害很大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不难想象,当脑子里进了东西,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脑寄生虫病的感染表现不一,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脑囊肿、癫痫等。同时,脑寄生虫病还可能会导致意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和局部神经功能损伤等病症。
而虫子们可以通过创伤、压迫、阻塞血管和释放有害物质等方式,对大脑展开破坏。
“创伤”的效果如同蚂蚁钻洞一样,虫子在脑组织里爬行,使大脑组织形成隧道状的坏死,总之就是脑子真的可以被虫子吃了。
“压迫”类似于脑内长了肿瘤。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大脑空间是有限的,虫子或虫卵进入以后挤占大脑组织原来的位置,就会对脑组织造成压迫。
“血管阻塞”则类似于脑梗的形成,虫子、虫卵属于外来物质,可以引起血管的栓塞,造成病人瘫痪、失血、静脉血栓、缺血性中风等。
“释放有害物质”是指虫子的某些代谢产物(如排泄物)或者分泌的毒素,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些吸虫感染人体后,还会导致儿童发育障碍、侏儒症,这和毒素作用于脑垂体有关。
在影视剧中,进入人大脑的虫子还可以控制人们的行为,让人成为无感觉、无意识的丧尸。不过,目前发现的脑内寄生虫并不会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夸张地控制人的行为。
但有寄生虫能控制动物的行为,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傀儡。
比如,铁线虫感染螳螂后,会先在其体内生长,等长为成虫后,便会控制螳螂,让它对水产生强烈的欲望,跳入水中淹死,而铁线虫则进入了自己的繁殖天堂。这也是韩国电影《铁线虫入侵》的灵感来源。
弓形虫也很狡猾,在感染老鼠后,它能在老鼠体内来去自如,无视老鼠的免疫系统,甚至能突破它的血脑屏障,改变它的多巴胺分泌机制,让其对冒险充满欲望。这让老鼠失去对捕食者的恐惧,更容易被猫捕食,这样一来弓形虫就找到了最终宿主,完成使命。

有寄生虫能控制动物的行为,但目前发现的脑内寄生虫并不会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夸张地控制人的行为。丨图虫创意
脑寄生虫病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以美国洛杉矶地区为例,1991年至2008年间,洛杉矶地区脑囊虫病的患病人数在每年220人左右,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逐年增加,从1991年的250万美元增至2008年的1100万美元。目前,脑部手术取虫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寄生虫病的手段,但部分脑寄生虫病的致死率仍然很高,例如一旦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死亡率高达98%。

大多数脑寄生虫病是吃出来
不同地区寄生虫分布情况不同,但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是吃出来的,脑寄生虫病自然也不例外,虫卵或者虫子是先进入消化道,再慢慢发育、慢慢爬到脑子里。所以环境卫生以及个人卫生对脑寄生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经常在外就餐的人,比如常吃路边摊,感染的几率更大。
此外,食用被污染的生肉、未煮熟的海鲜、生水都可能引发脑寄生虫病。我们吃火锅的时候,如果用的是红彤彤的麻辣锅底,有时候会看不出肉熟透了没有,则存在吃进去生肉里虫卵的可能性。如果做饭时生、熟案板不分开,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举个例子,“脑囊虫病”是脑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它是因为吃了含有猪带绦虫虫卵的生猪肉引起的,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障碍等症状。
脑曼氏裂头蚴病,多是生吃或半生吃青蛙或蛇所致,常表现为脑及眼部包块。

2019年,这名小伙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称癫痫持续16年治疗效果不佳。丨新闻网页截图
脑棘球蚴病,又称脑包虫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脑寄生虫病。人食用被狗粪便污染的水和蔬菜后,就容易发生感染。这种病多发生于畜牧地区,农村儿童最常遭殃。
脑型肺吸虫病则是由于人们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水产(如淡水蟹或蝲蛄)所致。
当然除了吃,寄生虫还能从人体其他部位进去,然后再进入脑内。
比如有文献报道,我国湖北利川一名1岁10个月的男婴,在家咳嗽了三天,抽搐了2次,被家长带到医院检查。随后CT和MRI平扫显示,该男婴头部发生水肿,医生怀疑是寄生虫导致的。之后,男婴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查了寄生虫全套,检测出肺吸虫阳性,被诊断为“肺吸虫脑病”。医生追问病史后得知,孩子3个月时有腹外疝,家长听信偏方,把活螃蟹捣烂后直接外敷于患儿会阴部,因此医生认为虫卵是由此进入孩子体内的。
又比如能引起脑型疟疾的恶性疟原虫,就是通过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内的。

最好不要吃生肉、喝生水,也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丨古天乐版《神雕侠侣》
正如前面所言,脑子里进虫子危害很大,所以切记,最好不要吃生肉、喝生水,也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像生吃蛇胆强身健体、青蛙螃蟹湿敷治病之类的,没一个靠谱,风险远比收益大得多。
参考资料
1.https://edition.cnn.com/2019/03/28/health/brain-parasites-case-study/index.html
2.Nishanth Dev, S. Zafar Abbas.Disseminated Cysticercosis.March 28, 2019.N Engl J Med 2019; 380:1267
3.J. Finsterer, H. Auer,et.al, Parasitoses of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ournal of Helminthology (2013) 87, 257–270
4.Elizabeth A. Kelvina,et.al, The association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lifestyle factors with burden of cysts among neurocysticercosis patients in Ecuador,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06 (2012) 763– 769
5.Curtis Croker , Roshan Reporter , and Laurene Mascola , Use of Statewide Hospital Discharge Data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eurocysticercosis in Los Angeles County (1991–2008), Am. J. Trop. Med. Hyg., 83(1), 2010, pp. 106–110
6.李笃谦,吴坤乾,肺吸虫脑病合并脑出血一例,放射学实践2014年1O月第29卷第1O期
7.Kentarou Takei , Masaya Toyoshima, et.al, An Acute Case of Granulomatous Amoebic Encephalitis-Balamuthia mandrillaris Infection, Intern Med 57: 1313-1316, 2018
8.Sophie C. H. Wen, Rebecca Anderson, et.al, Pediatric Neuroschistosomias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2019;8(5):489–491
作者:史睿智
编辑:黎小球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果壳病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