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超BAT之和的华为,这次要把管理经验分享给医疗行业
2018/7/13 17:58:54 医学界智库

    

     华为是营收超BAT总和的存在!

     2017年,华为总营收达到6000亿,超过了BAT三家公司营收的总和。但是这些数字还是不足以说明华为的伟大。

     1/3:华为业务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30:创业30年

     170+:服务全球170多国家

     83:世界500强排名

     176000:员工数量

     70%: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

     50%:海外营收占比

     6000:2017年销售收入

     470:2017年净利润

     其次,我们再看一张图:

    

     2013-2017年,短短五年,营收增加了3600亿人民币。5年的增长额,抵得上360个独角兽,36个超级独角兽。

     最后,我们再看几组简讯:

     华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从81%提升至86%,海外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考虑度大幅提升,较2016年同比增长100%,首次进入全球前三。

     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2017年,公司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53亿台,全球市场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

     华为,不论是从财务营收,还是国际影响力,都算是国内最成功、最一流的企业。

     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典范,华为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探索华为成功在哪里?

     华为成功在哪里?

     纵观世界级企业甚至“百年企业”,经历了社会变革、产业变迁、管理层变更,仍以巨头形式存在于商界,这背后的奥义是什么?

     企业变的是产品,是技术,是资金,不变的是机制,是战略、文化、管理组成的“金三角”。

     华为的成功,也是“金三角”的成功。

     华为的战略:大机会时代切忌机会主义,实行“压强原则”,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在配置强度上大大超过竞争对手,以求重点突破,然后迅速扩大战果,最终达到系统领先。这是华为的战略之道。

     华为的文化:以客户为中心,回归商业本质;以奋斗者为本,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同时不让奋斗者吃亏;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这是华为的文化之道。

     华为的管理:用中国军队管理思想结合西方成熟管理理念: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政委体系,流程变革,组织变革。这是华为的管理之道。

     正是华为在战略、文化、管理上的成功,才使得华为摆脱了对单一产品技术、市场策略、商业模式的依赖,成功地布局运营商、云计算、手机终端、5G、人工智能领域,横跨ToB和ToC两大市场,无往不利。

     行业间、企业间的商业形态、产品技术不同,但是战略规划、文化打造和管理实践确是共同的。

     在政策不断调整、技术持续创新的环境下,公立医院当下的技术优势、患者流量、政府补贴还能持续多久?非公医院、连锁诊所的破局之路又在哪里?

     对于医疗机构,至少有以下5点可以直接向华为学习:

     1.医院战略设计与落地

     1994年,华为产品还未打入海外,任正非就在公司内部讲话中宣布“10年以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那时华为年销售额仅8亿元,与外资跨国通信企业相比,还很弱。但是今天,华为的海外服务170多国家,海外销售额占到49%,超3000亿人民币。

     战略是医院发展的风向标、指示牌,如果没有宏大的战略设计,当年区域级的四川华西医院不会成为今天的全国级标杆,郑大一附院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宇宙医院”。

     那么华为的战略目标如何设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是如何落地?值得我们医疗机构学习

     2.“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打造

     2002年,任正非在华为的一次研讨会上对员工如是说道:“如果死抱着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的理想,我们就饿死了”。

     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文化。“客户是唯一衣食父母,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是根据地,是真正的老板”。任正非说过“我们过去的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过多的关注自己,而是长期关注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关注运营商利益的最大化……华为聚焦的是客户,而不主要是对手”。

     医疗机构作为服务业,本质也是为患者服务,那么今天的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是如何形成?如何落地?对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设计、文化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医疗机构学习。

     3.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任正非在干部选拔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有过以下感悟:

     “好团队的三个基本要素:基层要有饥饿感;中层要有危机感;高层要有使命感。”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关于挖掘内部人才的问题,永远要想办法找到在你公司内部会超过你的人,这就是你发现人才的办法。如果你找不到,一定是你的眼光有问题,你的胸怀有问题,可能你的实力有问题”

     医疗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优秀的医疗机构背后一定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医疗机构“人才梯队”关系到医院的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很多医院却做的不好,招不来人、留不住人、团队里选拔不出人才。

     这些问题出在哪里?华为又是怎么一步步地完成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值得我们医疗机构学习。

     4.流程导向的组织

     组织的最大作用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华为的组织能力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非正式的组织、优秀的功能、优秀的项目、流程型组织运作和战略驱动价值链共建

     非正式的组织:这个阶段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没有规范的管理要求

     优秀的职能型组织:在垂直领域逐步走向专业化,但是跨部门工作运行效率比较低。

     跨部门的临时型团队:比如联合办公、专项改进组这种方式。

     流程型组织:运作基于业务流推动的流程型组织的建立,实现上下对齐、左右拉通。

     对于医疗机构,大多医疗机构的组织能力在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部分医院尝试探索第三段位的组织能力建设(MDT多学科协同),无论在哪一阶段,流程一直是医院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智能终端等技术支持下,医院“三长一短”有所缓解,但是基于医疗机构组织变革推动的流程优化,现在还没有太多优秀的案例。

     华为在打造流程型组织时做了些什么?哪些探索得到了汇报,哪些探索被舍弃,留下了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医疗机构学习。

     5.如何管理高级知识分子

     业界对华为团队有很多形容词:“狼性文化”、“铁军”等。在这些形容词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华为背后站着一群斗志昂扬的战士。关于如何打造这样一支铁军,可以参考任正非的另一句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钱,把钱分好了,组织就活了”,可以看出团队的建设关键是绩效考核、是价值分配。

     反过来看我们医疗行业,引用医疗行业某大咖的一句话“知识分子是最难管理的,医生更是难管”。医生是高级知识分子,用常规的企业管理方法很难把医师团队打造成一支铁军,因此大部分医院的绩效方案一直改来改去,也没出效果,在禁止以收定支的今天,医院“分好钱”的难度再次提升。

     华为通过“企业的价值理念+西方工具方法=分钱政策(落地)”这一工具是如何做到分好钱,建好团,打胜仗?值得我们医疗机构学习。

     医疗机构需要从华为身上学管理,但是一定要是华为人讲华为的管理,还原华为所以伟大的路程。现在机会来了,华为管理思想输出机构“华营”联合医疗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之一“医学界传媒”,计划于今年8月23日-25日召开“打造卓越医疗-走进华为第一期”。

     华营-医学界

     打造卓越医疗-走进华为第一期

     招生对象:卫生系统领导、医院院长/总经理及高管团队、诊所CEO、医疗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

     培训内容:

    

    

    

     日程安排:

    

     已报名学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郝德明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总裁 陈启宇

    

     《医学界》创始人、CEO 陈奇锐

     ……

     开课时间:2018年8月23日-25日

     开课地点:深圳

     课程费用:学费38800元(其中包括证书、讲义、资料、茶歇等费用),食宿3200元(含3天4晚住宿及餐费),交通费用学员自理。

     咨询热线:13661217938?邱老师

     汇款信息

     公司名称:上海医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账户信息:31001584714050009487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路支行

     点击 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