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醉酒患者?医师协会提出了一个建议
2018/7/17 20:44:57 医学界智库
醉酒患者在医院闹事,关键问题不在患者,在于不配备保卫人员,不能及时控制状况。
作者 | 小生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世界杯期间,全国各地因醉酒而入院治疗的病例数量也同步增加。如今世界杯虽然结束了,但夏季还很漫长,撸串喝酒正是很多人下班后的娱乐活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迟骋告诉《医学界》,在夏季几乎每晚都会遇到醉酒患者,对于醉酒患者,他最担心的就是患者因酒精作用失控伤人,或者吐在诊室内影响正常诊疗活动。
迟骋医生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近些年来“醉酒伤医”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5月,张掖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发生的醉酒伤医事件中,致使2名医务人员重伤,1名轻伤;2016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李医生被醉酒患者吴某和其朋友王某打伤;2017年8月,太原市中心医院一值班医生被一酒后就医男子打伤,眼睛缝了5针;今年5月,中国江苏网一则报道中称,连云港一个月内发生多起醉酒伤医事件,急救人员欲哭无泪。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上文中所述及的醉酒伤医者也均都得到了相应处罚,但在医院这样的特殊场所,对于醉酒者这样的“高危”人群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2017年6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厅联合印发的《严密防控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建设,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诊疗工作”、“建立特殊人群就医接诊制度,遇有醉酒、精神或行为异常患者就诊,要安排保卫人员陪诊,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
早在2015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大学“患者安全与医患关系研究中心”就发布了《醉酒患者医疗救治中的安全风险防控倡议》,这份倡议中表示:急诊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事件是中外医疗行业共同面对的危险,应当引起行业的关注并应竭尽全力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对于医患双方的安全都是有益的。而醉酒患者则是此类工作场所身体暴力事件中更应当被特别重视的。
该倡议书是由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副教授起草,其中对医院急诊室应对醉酒患者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包括醉酒患者隔离观察室的设置和医务人员安全室的设置。并且也提到了在机构内移动醉酒者时,应密切观察、监督,并有本院保安人员陪同护送。
然而距离这份倡议书发出近三年时间过去了,谈及这份倡议书对医院的影响和改变,王岳有些尴尬的告诉《医学界》:“没有看到医院对此有什么改进和变化。”
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急诊科医生对《医学界》表示,醉酒患者很多,应对这类患者也很麻烦,但国内医院普遍没有什么特殊的应对措施,只是告诉大家要倍加小心,而在国外需要设置专门的隔离室以及保卫人员陪同就诊。
醉酒患者往往由家属或朋友陪同就诊,这位急诊医生最担心也是患者或其家属急躁失控,在他做急诊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也遇到过多次失控情况,但幸好都未演变到大打出手的地步。他说:“醉酒患者在医院闹事,关键问题不在患者,在于不配备保卫人员,不能及时控制状况。”
对于这种情况,王岳说:“现在医院的管理很多都是被动式管理,医院很少主动去做什么,所以专家学者的倡议能起到的影响很弱,希望我们的倡议能够给政府相关部门一个指引,能够把这个倡议作为强制性的要求,纳入对医疗机构的考评体系中。”
- 完 -
点击以下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大家文后留言说感想,
如果你也有医院管理故事/感谢/心得,
请投稿:yxjtougao@126.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