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水 | 适当“春捂”以防病 健脾祛湿护脾胃
2021/2/18 11:31:17 未央健康
二十四节气·雨水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北京时间2月18日18时44分将迎来“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奏鸣曲
春意萌发、春寒料峭
雨水便是进入春天的变奏曲
气温回升、甘雨时降
此后,春暖花开之日便要来了

雨
水
三
候
一候:獭祭鱼
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雁等候鸟感知春信,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萌动
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此时,大地渐渐开始展现出一派欣向荣的象。


河北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孙惠敏介绍,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风邪逐渐加重,这个时候的“倒春寒”是最要命的。初春天气变化无常,而人体的毛孔也随着阳气的生发而开始打开,所以稍微不注意就会感染上风寒,此时应特别注意。
适当“春捂”以防病
要适当“春捂”,不要过早脱棉衣,并根据气候变化添减衣物。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养生原则,以防风寒侵袭,引发疾病。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腿脚的保暖。在起居养生方面,重视“春捂”,可以很好地预防季节性疾病。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健脾祛湿护脾胃
雨水节气,肝气旺盛。饮食上要“省酸增甘,以养脾”,同时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以舒肝祛湿。日常饮食中应当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丝瓜、柚子、甘蔗等,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如韭菜、葱、香菜、小茴香、陈皮等,对于湿气重的人,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生冷、肥腻和过甜的食物。同时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能够健脾和胃、温中化湿的食材、调料等,如猴头菇、莲子、淮山药、生姜、小茴香、草果、桂皮、陈皮等。雨水时节,我国北方阴寒未尽,尚未入春;南方多数地区虽春意盎然,但早晚依旧湿寒。地湿之气渐升,寒湿易伤脾脏,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祛风除湿。
运动时避寒防湿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运动时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最好选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等,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汗出为度。
按摩经络调情志
雨水时节,气候变化不稳定,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变得急躁,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几率较高。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气血和畅。这样元气充沛,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
可以按摩经络以调情志,通过经络拍打、做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春天到了, 人们容易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今日雨水
甘雨时降 播种希望
风雨定能送春归
『点赞』『分享』『再看』记得一键三连
此外,将未央健康设置“星标”后,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每天中午11点30分准时见面,不见不散~

文字素材:河北唐山市中医医院史爱华、孙惠敏,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官方帐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未央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