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2015/9/21 健康真相

     有多少父母亲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怨言?

     “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父母发现孩子总是拖拖拉拉,越说越拖拉。

     “洗手了没有…早上起来要先喝水,先去喝水…把碗里的水倒掉…吃这个菜…”短短的几分钟,妈妈给孩子下了一道又一道指令,孩子一早就垂头丧气。

     “洗完脚要把袜子拿走,你昨天的袜子又没有拿走。”尽管每次都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连续1年,孩子每次洗完脚大多数情况下,袜子仍然不顺手拿走。

     很多父母都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一种称为“超限效应”的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120]大多数父母的痛苦:如何避免对孩子怒吼?

     大作家为什么成了“小偷”:超限效应的起源

     超限效应起源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重复 、冗长地讲解一件事情 ,就会使人产生从最初的接受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再好的东西,也要奉行“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如果不加节制地强加于人,就会给别人造成负担,从而产生对抗。

     [103]为什么父母亲总是催促小孩早点睡觉?

     为什么会有超限效应?

     笔者以为,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是经自己思考后决定的,思考到行动需要适当的时间。高频次的催促、重复、唠叨、埋怨、责备,将打断或影响完整的思考-行动进程,如果这一进程不完整,人就会不舒服。

     这个好比睡觉,睡觉也有完整的周期,通常2个小时左右。如果睡的正香,别人喊你起来,你感到不舒服和愤怒,这和被不停地被催促、重复、唠叨而感到愤怒是一个道理。

     上面的睡觉是一个很好的比方。还有一个好的比方:你正常走路的时候,后面一个人踩了你的鞋跟,让你一个趔趄,通常你不会过分在意,因为你马上可以调整身体,保持了平衡,又可以正常协调地走路了;不过,如果你每走1-2步、每走1-2分钟就给后面的人踩一下鞋跟,你还能忍得住吗?

     [200]家庭和睦准则

     不要成为祥林嫂、大话西游的唐僧

     对孩子喋喋不休,看似为孩子好,其实是严重自私,你需要的只是无条件的顺从,需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你的并非无私的关心和恩惠,而根本不考虑、不理会别人的感受。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非但是犯了“超限”的禁忌,更是让孩子觉得你蛮不讲理,甚至可恶,因此懒得理你,你看到的就是对抗。

     [241]人生幸福感的低谷在哪个年龄?

     记住限度:只说1次,只说2分钟

     重要的是不直接说,而是示范,旁敲侧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心理认知成长的空间。

     有人建议,谈话限定2分钟。和孩子谈论出现的问题时,把握简单明了的原则。把谈话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宜超过5分钟。只要掌握与孩子谈话的技巧,2分钟足够做到有效的沟通。

     这是最强大的工具,很多妈妈都不会用,所以也就不要怪孩子逆反了。

     现在有句流行的话叫做,“重要的事情说3遍”,可每天的生活大同小异,既然不重要,就不要连说3遍、甚至更多遍。同样的批评或者提醒话、或者话题,每天说一遍连说3天,也是3遍了,如果不重要,孩子能不烦吗?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 ]中的数字查看其他相关文章

     直接点击[ ]中蓝色数字也可浏览

     家庭与教育相关文章

     [278]“争取40退休,重拾自我价值”:将会改变你一生的好文(诚荐长文)

     [245]爱争吵,死得早

     [241]人生幸福感的低谷在哪个年龄?

     [239]与别人握手时要使点力,免得被看穿

     [200]家庭和睦准则

     [163]如果你的孩子说谎,要进行惩罚吗?

     [155]美满婚姻中,夫妇双方谁能起到“黏合剂”作用?

     [140]研究发现,学习成绩62%是可遗传的

     [124]偏心:母亲更偏爱哪个孩子?

     [120]大多数父母的痛苦:如何避免对孩子怒吼?

     [103]为什么父母亲总是催促小孩早点睡觉?

     [102]你还在煞费苦心地为孩子购买学区房吗?

     [081]夫妇双方争吵,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哪个更受伤害?

     焦虑与幸福相关文章

     [274]你一定不清楚自己的性格优势

     [238]高情商人员的5个习惯

     [202]使人更幸福的15种方式

     [172]中年妇女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

     [148]不要害怕失败:我们应当从错误中学到什么?

     [144]对有焦虑的人,哪5句话最有帮助?

     [133]不管生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总能保持如此平静?(附电子书下载)

     [086]关于金钱和幸福,您应当知道的6个方面

     -----------------------------------------------------------------

     关注健康真相,指导健康生活

     “健康真相” (微信号healtruth)致力于提供

     基于科学研究的医学及健康信息,

     是帮助用户进行自我健康教育和管理的

     唯一大众健康公众号。

    

     长按自动识别二维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真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