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被泼了水后,为什么第一反应是说英语?
2019/7/4 22:00:00ReadAbroad 和君商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远读重洋」(ID:readabroad)

     昨日,百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 2019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

    

     会议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任 CEO 李彦宏发表了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智能语音助手“小度”的最新研发进展,然后又讲了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泊车”功能。

     整场 AI 开发者大会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也许是太无聊了,有人决定搞事情。

     当李彦宏正在演示 AI 自主泊车功能时,台下有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台演了一出现实版“宏颜获水”——他往李彦宏的脑袋上浇了一瓶矿泉水。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人莫名其妙地朝你泼了一瓶水,我相信你的第一反应很有可能“出口成脏”。那你猜猜李彦宏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他对那名泼水的男子说了一句:“What's your problem?”

     这句话字面上看着意思是“你有什么问题吗?”

     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你有毛病吗?”

     网上有人笑话李彦宏,说他被泼了水还不忘装 X 说英语。不过在我看来,李彦宏说这句英语,很有可能是他在愣住的那一刻,迅速在心里盘算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跟你讲一个概念。

     · 01 ·

     什么是外语效应?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曾经在官网上发布过,西班牙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科斯塔(Albert Costa)的一个研究,它说的是:“人在使用非母语语言时所做的决定,受到情绪的影响会更小,而更倾向于是理性分析和思考的结果。”

     科斯塔教授把这个称为“外语效应”

     不过,这个效应有一个前提:人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有情感投入,如果没有任何情感投入,就不存在“外语效应”。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伦理学实验,刚好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电车难题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电车难题的大概内容: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这时,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开去,并且很快就要碾压到他们。现在,你可以拉动一根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那个疯子在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如果你拉动拉杆,那个人就会死,可如果你不拉,另外五个人会死。在这个情况下,你选择拉还是不拉?

     在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不会感到轻松。虽然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看上去更有意义,但这个决定也会让一个无辜的人失去生命。正因我们在情感上很难做出选择,所以这道题才那么难。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小百合·早川(Sayuri Hayakawa)博阿斯·基萨尔(Boaz Keysar)在电车难题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心理测试。

     他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并把志愿者分成了两组。在实验过程中,一组志愿者只能说他们的母语,而另一组必须全程使用外语。

     然后,他们对两组志愿者先后进行了电车难题的测试。

    

     结果,使用外语的志愿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更加理性客观地选择拉动拉杆,而说母语的志愿者虽然也在最后选择了拉动拉杆,但是他们表现得更加情绪化。

     这个心理测试证明,说外语的确有增强人情绪控制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可是,为什么外语效应有这个作用呢?

     · 02 ·

     思考快与慢

     在「万卷书计划」里,我在讲《小决心》(Small Move, Big Change)这本书的时候,提到过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一个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有两套系统,分别是“系统 1”和“系统 2”。

     系统 1指的是人类下意识的思考,它反应迅速、依靠直觉,所以被称为快思考;

     系统 2 则是人类要耗费脑力和注意力去做的思考,因此被称作慢思考。

     这里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系统1就像一个年轻的女性淘宝用户,她在做决策的时候,习惯了跟着感觉走,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喜欢冲动消费;

     而系统2更像一个精于算计的中年男性淘宝店主,每一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谁也别想占我便宜。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默认先用系统 1 来解决问题,但如果问题太复杂无法用系统 1 来解决,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请出系统 2。

     母语对我们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当我们在说母语时,系统 1 会更多地参与到思考中去。但是,一旦我们切换到外语模式,我们就必须跳脱出本能反应,去调动更多的理性思考。这就意味着,系统 2 会在思考过程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现在,我们回到李彦宏被人浇了一瓶矿泉水的事件上。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英语,而不是中文,就表示他已经在心里进行了一番理智思考,分析了当时他所能考虑到的利弊之后,才决定说了这句“What's your problem”。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说英语肯定不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是为了“装 X”,而是为了借用外语思维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

     而且,李彦宏说了这句英语还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处,一是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二是维护了百度的企业形象。

     那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 03 ·

     这其实是一波“危机公关”

     大多数人在被无缘无故泼了水的情况下都会生气,而盛怒之下,人很容易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行为,比如爆粗口、动手打架等等。

     作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任 CEO,李彦宏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而且还有百度的企业形象。所以,他不能生气。但是,他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否则别人很有可能又会笑话他是个软柿子。

     左右权衡之下,他决定说英语。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概念,叫做“母语羞耻”。它的意思是:

     由于对母语太过熟悉,我们往往不好意思用母语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母语表达所包含的情感会更强烈,比如喜爱或厌恶。

     可是,如果我们换成另一种语言,那么心里的道德束缚感会自动化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轻松地表达出那些真实的情感。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我们而言,表白时说“I Love You”比说“我爱你”简单。

     同样地,当李彦宏冷不丁被浇了一瓶水后,我相信他的本能肯定是愤怒的,但是他的理智压制住了本能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说中文会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会场上的其他人也会直接地感受到这一点,而说英语就能做到合理规避。

     虽然“What’s your problem”也是一句情绪化的句子,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说这句话的人不会带有那么强烈的个人情感,而听到这句话的其他人也不会产生过于直接的感受。

    

     而且事后,李彦宏又说了一句话:“大家看到在 AI 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有各种各样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但这不会影响百度的决心。”

     你看,这不就是一波值得肯定的“危机公关”吗?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这一突发事件。

     我不知道,浇李彦宏一脑袋水的那名男子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很显然,他的行为完全是受到了系统 1 的驱使。

     相比之下,李彦宏的反应则是可圈可点。抛开个人主观情感的话,你得承认,他拿出了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姿态:理智和包容。

     更何况,因为他被人浇了一瓶水,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也获得了更多的曝光,这难道不也是这次“危机公关”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吗?

     不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场闹剧是在作秀,那么,你觉得呢?

    

     其实,除了《小决心》和《思考快与慢》这两本书里的知识以外,我以前也介绍过其它关于人类思考理论的知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和君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