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现实——人类已被医疗化
2022/1/3 21:36:50 道生居
疾病被发明出来以后,要先被公众意识接受,病人和医疗保险公司才会心甘情愿掏钱给相关药物和疗法。
一直以来,所有医疗保险改革一再错过扫除发明疾病的机会,使疾病发明者在合法保障下榨取社会保险。但是连自费者也轻信那一套,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
由于医疗保险制度采取互助原则,所以任何人都必须纳保。每个德国居民,从婴儿到老人,每天要缴多于7欧元给医疗保险体系。医疗保险支出在1992年为1632亿欧元;2001年达到新高,为2259亿欧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9%。
药品支出尤其暴涨:德国 2000年药品支出增加到324亿欧元,首次超过医生医疗支出。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是全世界最富裕的30个国家)会员国的公众药物支出,在经济总额中所占比例从1970年的0.4%增加到1996年的0.7%。尽管数字看来微小,但其背后则有着令人骄傲的成长∶比平均经济增长还要高出1.5%。
制药商因此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钱。若以总市值衡量,大药厂简直富可敌国。辉瑞制药厂名列全球第 17位,超过1300万人口的瑞典(第19位)和新加坡(第 39 位)。
英国纽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一个由13位哲学家、医生和科学家组成的精英团体)认为我们的生命被医疗化已成了超级趋势。
在一份2002年出版的报告中,这个国际上著名的智库预言∶"一个问题是,诊疗行为被扩大,或者说疾病被扩大定义,越来越多的个人陷人诊疗的网中。"这群有先见之明的英国人认为,追求获利是其中的动力。
"若有药物针对某一特征发展出来,该特征就有可能被视为疾病,或被当成需要冶疗和改变的东西。
促使医疗范围扩大的,不只是市场法则的作用。医学之所以如此快速扩张,主要是因为数十年来医疗技术迟迟没有突破。
眼看缺乏对抗癌症侵袭的疗法、缺乏治疗艾滋病等流行病的药物,带来滚滚财富的药品专利即将到期、奋力研究(每天出版约5500 篇文章)却毫无突破,医学专家和药学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健康者。
"家庭医生应主动找健康者做家庭访问。"这是《医生报》一篇文章的标题。
首次提出这个看法的人是海德堡的老年病学专家克鲁泽。他认为,医生进入私人领域有助于提早发现疾病的风险。这个计划得到有力人士的支持。联邦医生协会理事长弗克斯表示赞同∶"医生应该仔细看看,受访家庭的角落摆了多少瓶修女牌草药糖浆,进而侧面了解他们是否有孤独、酗酒问题和潜在抑郁症。
"英国医学史研究者罗伊·波特指出,在西方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下,接受最佳医疗照顾是基本权利,生命医疗化因此属于其中的结构性问题。"在医学专家,医学相关的生意、媒体,频频打出颇具诱感力的广告的制药商和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个人的通力合作下,产生了一股强大压力,迫使可治疗的疾病一再扩增。
恐惧和侵犯就像一枚偏离航线的火箭越飞越高。医生和消费者逐渐屈服在这个想象之下∶"每个人都有一些问题,每个人的每个问题都是可以治疗的。"
这给一方带来了金钱和面包,但最后实际上却夺去了另一方最珍贵的财才产---健康。
美国评论家琳·佩尔说∶疾病发明者的所做所为“正吞噬我们的良知,我们因此真的病了"。
我们会不会没病却因自己想象有病,而吓得变成健康的废人?
美国的医生作家路易斯·托马斯是最先发出这种警告的人之一∶"若我们继续乖乖地把这套废话听进脑子里,那我们将丧失生存的勇气,把自己吓得半死,变成健康的疾病妄想症患者。"
科诺克医生要是遇上这种病人肯定很高兴。他那种悲喜剧式的医学已经一跃成为现实。
《瑞士医生报》发出警告∶还没听过科诺克医生的读者,"将慢慢认识这成功的故事"。
这名乡下医生"是个典范,因为在还没有社会保险也没有营销课程的时代,他已经发展出一套保证成功的实战策略。科诺克从师傅手中接下门可罗雀的乡下诊所,短短3个月不到,就创造了一桩超级大生意,让所有参与者心满意足。讲得流行一点,这是自由企业家创造的经典双癫局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道生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