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间教室,这些孩子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 | 最后益条
2017/9/5 12:30:00爱心的 亨哼阵地
我是微信公众号“亨哼阵地”(ID:hengpaper)。我加入了新榜携手“真爱梦想”发起的【最后益条·教育季】行动。9月7日-9日,您的捐赠将有望得到配捐,爱心加倍!
云南,红河。女孩小院儿戴着细细密密的银饰“鸡冠头”,身系红绿丝绒腰带,这是哈尼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每一针每一线,都由小院儿的妈妈亲手缝制。这位心灵手巧的母亲,不仅会穿针引线制衣,平时还照料一个小花园:玫瑰花用来酿玫瑰糖,只需一勺,就能让清凉的木瓜水变得香甜;板蓝根用来做染料,拿到市集上卖十块钱一斤。
这些原本只是生活日常的用品和维持生计的作物,在梦想课“家乡特产——认识我们的家乡”上,让小院儿与本土文化相联结。她才发现,母亲其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手艺人!课余期间,她也会向母亲学习这些哈尼族传承已久的手艺,不是狭隘地把这些技艺当做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小院儿的梦想是做一名调香师。
“我很擅长养植物,我以后想做香,把它们的味道都保留下来。”
调香师,很少能够从红河的孩子口中听到这般新奇的字眼。但是对于小院儿来说,这是她守护家乡文化的方式。她想记录下妈妈亲手做的玫瑰糖甜香味,红河州火红又簇新的凤凰花,雨后山林潮湿气味,让更多没有去过红河的人,都能凭着气味勾勒出红河的映像。
教育是唤醒 | 带来认知的改变
城市,乡镇,山坳,高原。不止是对着云南红河想要制香氛的女孩,面对四川马尔康世辈挖虫草赚钱的少年,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里的学生,同一个问题被反复提起:“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赚钱,让父母都过上好生活。”
“我想找份稳定的工作。”
“我想走出去,在大城市里过日子。”
“我想……”
聆听着这些孩子们的梦想,有些梦想谈不上是梦想,不过是周遭环境在心中根深蒂固的烙印。
很多孩子其实对于自己真正的梦想一无所知,他们所谓的理想,可能仅仅来源于旁人道听途说的经验论,可能深深受制于地理背景,看不到更广阔的存在。
上学——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有个稳定的好工作。这是很多孩子们最普遍的人生规划,而在更偏远落后的地方,有的人甚至信奉“读书无用论”,觉得只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不用读太多书。“像哥哥姐姐那样去城里打工吧。”孩子们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教育是唤醒,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可能性,为孩子们修建起彩色的教室,为孩子们提供教会他们理财、编程、认知自我、环保、乡土教育等等的梦想课程,帮助孩子们打开“另一只眼”,目视更宽阔的视野。让更多“小院儿”们能够通过梦想课,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和周遭的世界。
实际中,有的孩子在梦想课分组时第一次听到“男女平等”,明白身为公民应有的责任和权利,小小律师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有的孩子在“去远方”课上第一次看到北京,并想要成为一名画家,把祖国大好山河都画下来;
有的孩子在“理财课”上第一次建立了金钱观,并立志赚钱后要为家乡修一条路……
帮助孩子寻找内心的热爱,
勇敢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帮助孩子唤醒内心的力量,
而不是追随外部的诱惑。
帮助孩子带来广阔的视野,
而不是固守狭窄的格局。
帮助孩子理解多元的差异,
宽容地拥抱美好的世界。
新榜【最后益条·教育季】携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此次项目传播,希望每一个参与者以传播的力量引发大家对于素养教育的关注。怎样的教育,造就怎样的中国未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孩子,才能有怎样的中国。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项目详情进行捐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找到梦想!
我是亨哼
予人玫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亨哼阵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