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融合驶入良性轨道,苏宁易购要规模也开始要利润
2019/8/1 21:49:43 海哥商业观察

    

    摘要:作为最早提出并进行双线融合实践的零售企业,苏宁双线并重的业务模式是否能够真正走通并带来持续盈利,是决定苏宁未来成败的关键。研究表明,苏宁的核心零售业务利润在2017年已经实现盈利,智慧零售双线融合模式已取得业绩支撑。

     7月30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为1346.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全渠道商品销售规模为1842.15亿元,同比增长21.80%,实现归母净利润21.39亿元。若扣除苏宁小店上半年的经营亏损及其股权转让带来的净利润增加,预计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0亿元。 上半年消费环境偏弱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对于家电等可选消费品行业来说,光景又更差一点。平心而论,苏宁能实现营收增速超20%的增长,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但近几年来,但凡苏宁发财报,总有有不少网友质疑苏宁易购:零售主业到底盈利没有?从这份业绩快报中可以发现,苏宁在完成现阶段的全场景零售布局之后,开始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开始向规模要利润了。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苏宁在下沉市场的两大“利器”——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店都在进行店面模型优化,调整、关闭、置换门店。特别是零售云门店,有不少直营店切换成为了更轻资产模式的加盟店,有助于改善苏宁易购的盈利水平。 事实上对于苏宁易购来说,在经历互联网转型的阵痛之后,其核心零售利润早在2017年就已经复苏。从2019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苏宁过去一年半时间的大扩张布局很可能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是既要规模也要利润的阶段。 核心零售利润已连续2年盈利,并呈持续放大态势 作为最早提出并进行双线融合实践的零售企业,苏宁一直线上线下并进发展,在电商发展初期,没有因为众多唱衰实体的声音偏废线下发展,在线上流量遭遇瓶颈的当下,线上仍在加码,快速布局,这种模式能否走通,其核心零售业务利润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尽管苏宁没有披露过这一数据,但是如果拆解苏宁易购近几年的业务构成,也可进行大致的推算。简单来说,若以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为基础,排除掉创新业务苏宁小店的亏损,以及天天快递等投入造成的亏损,再不考虑金融业务的表现,剩下的大致是苏宁易购核心零售业务的利润。

    

     至于为何要这样计算,首先苏宁小店属于还处于孵化期的创新业务,前期投入巨大亏损严重不可避免。至于天天快递的亏损,产生的原因是苏宁收购之后进行业务整合,这部分亏损可以看做是收购天天快递的成本,并且随着整合的深入,未来这部分亏损将不再体现。而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因此无论金融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我们都不去考虑,这样就会更容易看清苏宁核心零售业务的真实情况。在这里,承载苏宁金融业务的两个实体主要是指苏宁金服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苏宁银行由于运营时间较短且利润规模不大,暂时不列入计算中。 这样来看的话,苏宁易购早在2017年就已经看到双线融合的曙光,核心零售业务利润已经为正。

    注:1.苏宁易购2016年持有苏宁金服股权为65%,2017年为60%,2018年为50.1%,根据持股比例计算当年对苏宁易购利润的影响。2.苏宁易购持有苏宁消费金融公司49%股权。3.表中金额单位为亿元。 可见,苏宁易购在经过过去十年的电商互联网转型之后,即便2017年底开启了智慧零售大开发计划,投入巨大,苏宁易购的核心主业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这恰恰是苏宁易购进行线下全场景扩张的基础,同时也为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及增值产品强化提升提供了可能。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来讲:既然苏宁物流、小店等业务板块在亏钱,那么还能支撑这些亏损部分,主要就来自于核心零售业务带来的利润弥补。 作为一个成熟上市公司,尤其在2019年上半年社会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网购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速回落8.2个百分点的背景下,苏宁易购能够同时兼顾规模发展及基本的利润水平,实属难能可贵。 持续加码战略业务投入,将为苏宁注入持续增长动能 从苏宁易购的核心零售业务利润情况可以看出,苏宁易购实际上具备相对可控的盈利能力。但是,苏宁易购为什么不放大其盈利效应呢?实际上,只要苏宁易购减少投入就能够做到主业利润的凸显。那么,苏宁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唯一的解释是,在没有完成全场景零售布局之前,苏宁要大规模利润的各方面的时机都还不成熟。 首先,中国零售电商的格局还没真正成型。在自营B2C领域,苏宁和京东、天猫的竞争谁都没有建立绝对安全的规模优势(京东GMV规模大并非体现在自营业务上),没有一家可以坐享其成。 第二,现在市场正处于一个互联网电商遭遇发展瓶颈,互联网电商本身已变成基础设施和传统模式的特殊阶段,零售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场景变革。也就是占据更大规模的线下零售要数字化、要洗牌,而线上巨头都在抢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任何一个电商或零售巨头而言,只有不断投入布局才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的中国零售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苏宁易购现在所有进行战略投入的重点业务方向,比如苏宁小店、苏宁拼购、苏宁零售云店等,无不都是服务于苏宁易购的未来目标占位,从社区及县镇等下沉市场维度给苏宁易购业务寻求增量空间。

     同时,苏宁易购还在加大力度强化快消、百货的经营能力。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全资收购万达百货及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这将使其在非家电品类上的增长具有足够想象空间。 在物流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物流仓储面积首次超过千万平方米。物流的持续投入,已经让苏宁易购在配送服务体验上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相信众多投资者朋友,在618及苏宁的日常购物中均有所体验。 某种程度讲,苏宁易购是在新的场景中和品类上不断再造苏宁。 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零售,其本质都是为消费者提供足够丰富的货品选择及便利的服务及持续的性价比。这也是沃尔玛、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在不断升级优化的本质方向。 综上可见,现在的苏宁易购一方面还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主业底子,另一方面依然在加大力度布局新场景、强化新品类、探索新模式。因此,苏宁敢于牺牲短期利润去给企业的未来拓展新的增长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前利益,恰恰对股东、员工、行业及社会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最新更新及10w+推荐:兴衰与变迁:世界500强零售江湖图鉴

     在北京,每天有100万人在假装谈合作中国式共享经济,消耗超1000亿,几乎全军覆没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海哥商业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